ID: 18333372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8《大卫科波菲尔》教学设计

日期:2024-11-0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8次 大小:201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统编,选择性,必修,上册,大卫科波菲尔,教学设计
  • cover
《大卫 科波菲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熟悉文本,学习文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2.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情节,分析大卫和米考伯等人物形象。 3.审美鉴赏与创造:分析“自传”,理解第一人称视角的写法。 4.文化传承与理解:知人论世,体会人物身上寄寓的道德理想。 教学重难点: 分析“自传”,理解第一人称视角的写法。知人论世,体会人物身上寄寓的道德理想。 教学过程: 节选的是第十一章(前情回顾): 大卫 科波菲尔出生前父亲就去世了。 大卫从小和母亲克莱拉、善良的女仆佩格蒂相依为命。 天真无知、不知世事险恶的克莱拉被冷酷阴险的谋得斯通先生哄骗,改嫁给他。 大卫遭到谋得斯通的虐待,被送进寄宿学校,他在学校里结识了斯蒂福思、特雷德尔等人。 母亲去世后,谋得斯通霸占了科波菲尔家的财产,把大卫送到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当童工。 任务一:理解叙述视角,把握选文情节 1、抓住小说的叙述人称,并从此角度概括情节 “我”到货行做童工(环境恶劣、生活贫苦、初识米考伯) “我”入住米考伯家(入住米考伯家、米考伯被追债、和米考伯太太成为知己) “我”搬离米考伯家(米考伯入狱、“我”探视米考伯、“我”搬离米考伯家) 2、第一人称叙述虽然会在真实性、细腻度上为小说添彩,可是在叙述故事时也会局限于“我”的随见所感,造成描述的主观性,但本文却客观地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现实,作者是如何打破这种局限的?结合1、2、3段和结尾段进行思考。 童年的“我”和成年的“我”交织 ①作者写小说,并不拘泥于描摹现实中实际发生的事,而是充分发挥想象力,以一个孩童的视角去揣摩、想象,使作品增添一种童真童趣和诗意美,丰富了小说情节,交代出必要的内容。 ②童年的我和成年的我交织,作者以回忆者的身份补充当时所不知的情形。 ③加入了对现实生活场景、社会现状的客观描。 任务二:两个“我”的交织,感受自传体小说的特点 作者介绍:狄更斯出身寒微,祖父、祖母都长期在克鲁勋爵府当佣人。父亲约翰是海军军需处职员,嗜酒成性,挥霍无度,常常入不敷出。狄更斯仅上了两年小学就进伦敦一家黑鞋油作坊当童工。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家人出狱后,他又进学校念了两年书,终因家贫而再次失学。他一生受到的正规教育,总共才四年。他从小就能演会唱,所以常被父亲带到酒店去表演节目。11岁起就承担了繁重的家务。16岁时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走遍伦敦的大街小巷,20岁开始当报馆采访员,报道下议院。 童年不寻常的经历促使他早熟、早慧,亲身体验了社会底层人们的不幸,对他的文学事业大有益处。19世纪50年代,当时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后期,在经济、政治、文化上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然而,社会两极分化,上层人物穷奢极侈而劳动人民却饱尝失业、贫困、疾病、饥饿之苦。狄更斯打心眼里同情不幸的人们,尤其是像他一样的少年儿童,他在日后的创作中着力描写这个群体。 本文以狄更斯的成长经历为原型,重点虚构了米考伯等等人物形象,与其经历相比,时间、地点也是虚构的。小说采用艺术手法对真实经历进行了加工,形成了富有艺术性的情节。(真实与虚构) 任务三:感受人物形象,理解人物设置的意义 1、选文中大卫遇到了哪些人?这一切对他的成长会有哪些影响? 昆宁先生。赏析第二段环境描写,思考作者想借此向我们传达什么样的信息? ①工作的房子里老鼠横行,就连地板和楼梯都已潮湿至腐烂,体现了货行环境的恶劣:外部狭窄、泥泞;内部破败不堪,腐臭难闻。 ②既交代了“我”当时工作的地方环境恶劣,让人心生同情;又衬托了人物当时灰暗的心境。 ③展现了当时英国的社会风貌,资本家为了雇佣更加廉价的劳动力而大量使用童工,揭露了盛世下的阴暗面,批驳了资本主义社会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