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35387

川教版八下第四学习主题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备课手册

日期:2024-06-2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57次 大小:1253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教版,八下,第四,学习,主题,民族
  • cover
第四学习主题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 一、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 1.民族分布格局:大杂居、小聚居。 2.新中国民族政策: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具体表现:(从政治、文教、习俗、经济方面引导学生分析) (1)保障少数民族平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2)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 (3)保护少数民族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4)既反对大汉族主义,也反对地方民族分裂主义。 3.意义:维护和促进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繁荣进步的良好关系。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前提),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由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2.少数民族自治地方: (1)3级:分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2)5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新中国成立前设立)、新疆、广西、宁夏、西藏。 3.意义: (1)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自治权利。 (2)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3)有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4)有利于把国家的发展同少数民族的发展结合起来,发挥各方面的优势。 三、各民族共同繁荣 1.措施: (1)有计划地在中西部地区安排一些重点工程。 (2)调整少数民族地区单一的经济结构,发展多种产业。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投入,加快了少数民族地区对外开放的步伐。 2.结果:到20世纪90年代,全国80%以上的少数民族地区解决了温饱问题。民族地区的工商业、交通、通讯以及文化教育、卫生事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21教育网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1、香港回归:1984年,中英两国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2、澳门回归:1987年,中葡两国政府也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3、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4、香港和澳门成功回归的原因: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为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开辟了正确的途径;新中国的建立,使我国拥有独立自主的内政和外交权利;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及统一的历史大趋势。 21cnjy.com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①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一些开放措施。 ②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③1992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1993年,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海峡两岸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 21·cn·jy·com (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交往 二十多年来,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导下,经过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两岸人员来往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海峡两岸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 一国两制 ①进入历史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这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②“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我们国家的主体部分坚持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③“一国两制”首先被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