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曲艺音乐———曲苑巡珍”大单元音乐教学主题 一、单元整体解读 本单元设计为丰富多彩、精湛独特的中国曲艺音乐。曲艺是民族艺术中的瑰宝,它来源于民间,又服务于民间,曲种众多,各具特色。曲艺音乐自说自唱的表现形式浸透着不同地方语音声调的韵律,通过娓娓动听的唱腔与伴奏,细致入微的把中国百姓的思想情感和生活场景描绘的惟妙惟肖,雅俗共赏,给人以无限亲切自然的美感。在中小学阶段,学生对其音乐相关知识知之甚少,为了能够使学生多了解一些和学习这些古老的优秀传统民族艺术。因此在本单元口传心授的艺术教学中,秉承“感性为先、实践为主”的教学观念,感受其文化价值及审美价值,进而在丰富的教学实践中发展、传承曲艺音乐成为本单元的主要学习意图。 本单元设计篇目为: 学唱:北方:“北京单弦与北京琴书”《前门情思大碗茶》、南方:苏州评弹《无锡景》 欣赏: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 展示:还选取了不同地方曲种作为说唱集锦开展音乐会。 二、单元学习目标 (一)跟随音响模放学模仿学唱《前门情思大碗茶》在体验北京曲艺音乐韵味的基础上,能够表现作者对故乡、对童年的思念之情。 (二)欣赏《丑末寅初》片段,演唱《重整河山待后生》体会京韵大鼓依字形腔的演唱特点,感受体验京韵大鼓质朴、爽朗的曲调风格及歌曲内涵,通过对比不同时期、不同人物的演唱,认识其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并对此做出自己的评价。 (三)能用亲切柔和的声音采用苏州评弹的方式演绎《无锡景》。 (四)选择聆听说唱集锦中的唱段,领略不同地区说唱音乐风格,搜集本地区说唱音乐进行聆听,聆听或演唱,感受其音乐风格特点。 三、单元课时安排 1.学唱《前门情思大碗茶》A段1课时。主要分为:聆听歌曲找特色、北京琴书学知识、大碗茶里品韵味、曲苑巡珍议传承 2.欣赏《丑末寅初》片段1课时。主要分为:初识京韵、分析京韵大鼓特点、传承发展 3.学唱《重整河山待后生》1课时:主要分为:北京生活辨京韵、口传心授唱京韵、鼓曲声中品内涵、聆听流派话传声 4.学唱《无锡景》1课时。主要分为:赏听评弹、评述感受、学演唱段、创编展示 5.《曲苑巡珍音乐会》1课时。主要分为:(各小组展示,选择聆听说唱集锦中的唱段———领略不同地区说唱音乐风格———感受其音乐风格。诵读歌词知故事、口传心授唱歌曲、歌曲声中品韵味、聊聊曲艺说流派、传承发展依我看 本单元虽属曲艺音乐类别的一个独立单元,但与其民歌,戏曲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它们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形成了具有各自特性的唱腔体系。因此,学习曲艺音乐可以延续对民族。地域相关音乐文化的了解和学习,有助于学习对地方戏曲唱腔独特韵味的感受和体验。 《丑末寅初》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丑末寅初》选自人音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曲艺寻珍》第二课时,是京韵大鼓的经典唱段。这个唱段描写了在“丑末寅初”这一时辰里,人们的各种生活场景,赞美中国人民勤劳、善良的美德。作品充分体现了京韵大鼓依字行腔的艺术特点,旋律古朴恬淡、委婉抒情,唱词运用了叠字、排比等中国古代文学语言修辞手法,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模仿、对比探究,感受体验京韵大鼓依字行腔的演唱特点以及独特 的韵味,初步了解京韵大鼓的艺术特点及其代表艺术家。 感受、体验京韵大鼓的经典作品,能够对老北京的曲艺音乐产生兴趣。 了解京韵大鼓的发展历史、表现形式和艺术特色,认识曲艺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演唱《曲苑杂坛》主题曲分析特点 2、看视频《丑末寅初》辨地区、猜风格 二、新授 (—)介绍京韵大鼓的伴奏乐器 (二)了解京韵大鼓的旋律特点:固定前奏。 (三)掌握京韵大鼓的演唱技巧 (四)感受京韵大鼓的艺术高峰:骆派唱腔。 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