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378024

第2课时 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分层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日期:2025-05-08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9次 大小:22433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课时,分母,一元,一次方程,分层,练习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时 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                   1.(易错题)解一元一次方程(x+1)=1-x时,去分母正确的是( ) A.3(x+1)=1-2x B.2(x+1)=1-3x C.2(x+1)=6-3x D.3(x+1)=6-2x 2.把方程-=2的分母化为整数,结果应为( ) A.-=20 B.-=2 C.-=20 D.-=2 3.式子的值比的值大1,则x的值是 . 4.已知x=2是关于x的方程+k=k(x+2)的解,则k的值为 . 5.解下列方程. (1)1-=; (2)-=1+. 6.在有理数范围内定义运算“*”,规定a*b=-,则方程(2*3)(4*x)=49的解为( ) A.x=-3 B.x=-55 C.x=-56 D.x=55 7.如图所示,两根铁棒直立于桶底水平的木桶中,在桶中加入水后,一根露出水面的长度是它的,另一根露出水面的长度是它的.两根铁棒长度之和为55 cm,此时木桶中水的深度是 cm. 8.某同学在解方程=-2去分母时,方程右边的-2没有乘3,因而求得的方程的解为x=2,试求a的值,并求出原方程的解. 9.某校组织爱心捐书活动,准备将一批捐赠的书打包寄往山区,其中每包书的数目相等.第一次他们取来这批书的,结果打了16个包还多40本;第二次他们把剩下的书全部取来,连同第一次打包剩下的书一起,刚好又打了9个包,那么这批书共有多少本 10.(模型观念、应用意识)某班组织春游,队伍排成单列,班长在队伍中,数了一下他前后的人数,发现前面人数是后面人数的两倍,他往前超了6位同学,发现前面的人数和后面的人数一样. (1)这列队伍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2)这列队伍要过一座320 m的大桥,为安全起见,相邻两名学生保持相同的一定间距,前行速度为1.4 m/s,从第一名学生刚上桥到全体通过大桥用了280 s,请问相邻两名学生间的距离为多少米(不考虑身材的大小)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时 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                   1.(易错题)解一元一次方程(x+1)=1-x时,去分母正确的是(D) A.3(x+1)=1-2x B.2(x+1)=1-3x C.2(x+1)=6-3x D.3(x+1)=6-2x 2.把方程-=2的分母化为整数,结果应为(B) A.-=20 B.-=2 C.-=20 D.-=2 3.式子的值比的值大1,则x的值是 0 . 4.已知x=2是关于x的方程+k=k(x+2)的解,则k的值为  . 5.解下列方程. (1)1-=; (2)-=1+. 解:(1)去分母,得4-2(x+1)=x-2. 去括号,得4-2x-2=x-2. 移项,得-2x-x=-2+2-4. 合并同类项,得-3x=-4. 系数化为1,得x=. (2)去分母,得3x-(5x+11)=6+2(2x-4). 去括号,得3x-5x-11=6+4x-8. 移项,得3x-5x-4x=6-8+11. 合并同类项,得-6x=9. 系数化为1,得x=-. 6.在有理数范围内定义运算“*”,规定a*b=-,则方程(2*3)(4*x)=49的解为(D) A.x=-3 B.x=-55 C.x=-56 D.x=55 7.如图所示,两根铁棒直立于桶底水平的木桶中,在桶中加入水后,一根露出水面的长度是它的,另一根露出水面的长度是它的.两根铁棒长度之和为55 cm,此时木桶中水的深度是 20  cm. 8.某同学在解方程=-2去分母时,方程右边的-2没有乘3,因而求得的方程的解为x=2,试求a的值,并求出原方程的解. 解:根据该同学的做法, 去分母,得2x-1=x+a-2. 解得x=a-1. 因为x=2是方程的解,所以a=3. 把a=3代入原方程,得=-2. 解得x=-2. 9.某校组织爱心捐书活动,准备将一批捐赠的书打包寄往山区,其中每包书的数目相等.第一次他们取来这批书的,结果打了16个包还多40本;第二次他们把剩下的书全部取来,连同第一次打包剩下的书一起,刚好又打了9个包,那么这批书共有多少本 解:设这批书共有3x本.根据题意,得 =. 解得x=500. 所以3x=1 500. 答:这批书共有1 500本. 10.(模型观念、应用意识)某班组织春游,队伍排成单列,班长在队伍中,数了一下他前后的人数,发现前面人数是后面人数的两倍,他往前超了6位同学,发现前面的人数和后面的人数一样. (1)这列队伍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2)这列队伍要过一座320 m的大桥,为安全起见,相邻两名学生保持相同的一定间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