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380634

2.1 坐标法 课件(共16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数学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5次 大小:143377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坐标,课件,16张,PPT
  • cover
2.1 坐标法 目录 学习任务 思维导图 复习引入 主体学习 课堂小结 学习任务 PART ONE 课程目标 学科素养 A. 理解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 B.探索并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和中点坐标公式. C.通过对两点间距离和中点坐标公式的探索,进一步体会坐标法在解决几何问题中的优越性. 1.数学抽象: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 2.逻辑推理: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3.数学运算:两点间距离公式的运用 4.数学建模:运用距离公式解决基本问题 思维导图 PART TWO 主体学习 PART FOUR (1)数轴的定义 给定了原点、单位长度与正方向的直线是数轴, 数轴上的点与实数是一一对应的. (2)数轴上的基本公式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 ????????=(????2?????1,????2?????1) ? |????????|=|????????|=(????2?????1)2+(????2?????1)2 ? 中点????(????1+????22,????1+????22) ? 例1 已知????(1,2),????(3,4),????(5,0)是?ABC的三个顶点,求这个三角形AB边上中线的长. ? 解:设AB的中点为????(????,????),则 ????=1+32=2,????=2+42=3, 从而可知所求中线长为 |????????|=(2?5)2+(3?0)2=32. ? 二、坐标法 取A为坐标原点,AB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则????(0,0),设????(????,0),????(????,????), 从而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知????(?????????,????). 因此 |????????|2=????2+????2 |????????|2=(?????2????)2+????2=????2?4????????+4????2+????2 |????????|2+|????????|2=2????2?4????????+4????2+2????2; 类似地 |????????|2=????2, |????????|2=(?????????)2+????2=????2?2????????+????2+????2, 从而可以看出 |????????|2+|????????|2=2(|????????|2+|????????|2). ? 例2 已知ABCD是一个长方形,AB=4,AD=1.判断线段CD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AP⊥BP. 如果存在,指出满足条件的P有多少个;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以AB的中点为原点,AB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如图所示平面直角坐标系.依据已知可得 ????(?2,0),????(2,0),????(2,1),????(?2,1). 设????(????,1)是线段CD上的一点,则?2≤????≤2,而且 ????????=(?2?????,?1),????????=(2?????,?1). 因为AP⊥BP的充要条件是????????⊥????????,即?????????????????=0,这也等价于 (?2?????)(2?????)+1=0. 又因为上述方程的解为????=3或????=?3,所以满足条件的P点存在,而且有两个. ? 课堂小结 PART FIVE 谢谢观看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