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欣赏课: 《沃尔塔瓦河》 一、导入 1.师:哪段音乐是描写河流的?(播放音乐《乡村婚礼》《引子》片段。) 语言连接:对的!第一段音乐的节奏跳跃轻缓,不像是水波流动,更像舞曲的节奏;第二段音乐让同学们想到了涓涓细流的形象,才是描写山谷中水流的形象。其实啊,我们刚才聆听的这两段音乐都是出自交响诗《沃尔塔瓦河》。 2. 《沃尔塔瓦河》简介。 交响诗《沃尔塔瓦河》出自交响套曲《我的祖国》总共有六个乐章,其中第二乐章《沃尔塔瓦河》最受欢迎、流传最广。 沃尔塔瓦河是捷克纵贯南北的最大河流,捷克人民把它比作民族的摇篮。——— 捷克的母亲河。 它是由被誉为“捷克的民族音乐之父”斯美塔那作曲。 3. 斯美塔那简介。 二、引子学习 1.师:今天,就让我随着斯美塔娜的脚步走进这条河流吧!同学们,你来听!音乐向我们呈现了什么样的河流源头?(第一次聆听,教师可以随音乐动作表现引导) 师:怎么样?你感受出音乐向我们呈现出了怎样的源头呢? 生自由回答:银光闪闪,波动的源头…… 师:你是怎样的感受出的呢? 生:波动音型演奏,还清脆的拨弦和竖琴的晶莹的泛音演奏等。 2. 师:那你听出只是一条小溪的源头吗? 生:不是,两条。 师:是呀!音乐很明显的向我们呈现出了两条源头。它们怎样?一条在模仿另一条。本来是分开的后来汇聚成在了一起,因为音乐交织在了一起。 那分别用什么乐器来表现小溪?我们再来听一次。(第二次聆听) 总结:长笛第一源头(清凉);单簧管第二源头(温和) 三、沃尔塔瓦河主题学习 1.师:两条小溪汇合了成了沃尔塔瓦河,在你的眼里这会是条什么样的河流?(初次聆听在后半部分就可以提问) 生:弯弯曲曲的、宽广的…… 过渡语:我们能不能用指挥的方式来表现一下我们这条河流呢!来跟老师一起指挥,你感受出音乐会几拍子呢? 2.指挥动作表现。 师:音乐几拍子啊?你感受出来吗?师可以哼唱指挥引导。 生:6拍子。 师:这样的6拍子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自由回答:流动、延长的感觉等。 师:是的6拍子是由两个三拍子组成。那讲到这里有些同学有疑问了,以往老师告诉我们的三拍子的指挥方式使划三角形。而我们这里指挥怎么会像二拍子呢!其实啊,真正的指挥家在指挥的时候不会这么拘谨,他们会根据音乐的情绪和风格需要,和对音乐的自己理解,采用更自由的方式指挥。如,6帕子往往会采用合拍子的方式来表现我们的音乐。(师引导)同学们在把手拿起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下6拍子的指挥。 师:同学们发现了河流流动时是这样动作;河流有力时动作变得有力,它是这样的强烈的(师示范引导生模仿);河流变得宽阔时动作幅度更大。我们这样的指挥是不是更加灵动,更加富有情感。我们继续随着音乐再来一次吧。(再次表现音乐) 3.声音表现。(曲谱演唱) 师:我们来演唱下曲谱。 师:音乐上、下行力度。用“Beng”来演唱。随音乐边用“Beng”演唱边划旋律线。 师:接下来,我们就用理性目光来分析下这段音乐。 四、各主题截剪聆听 1.师语言连接:其实,斯美塔那从小就受捷克民族音乐的熏陶,并深深扎根在他心中。而我们刚才聆听学习的河流主题它的音乐素材就是捷克的民歌,在整部作品中,斯美塔那正式将这一段河流主题作为主线,用音乐手法描绘了河流两岸美丽的风光和风土人情。那接下来时间,我们就跟着音乐去旅行。 2.(播放音乐)师介绍:舒马瓦山源头的两条小溪一条温和、一条清凉。汇成了沃尔塔瓦河向我们缓缓而来。河流深情如歌。河流经过了茂密的森林,圆号和小号奏响了狩猎的号角。一个乡村的民俗场面展现在了同学们面前,在这里举行着乡村婚礼。渐渐夜幕降临,月光下水仙女在翩翩起舞。黑夜过去沃尔塔瓦河迎来了崭新的黎明。正午时分,沃尔塔瓦河来到了圣约翰峡谷。 3. 圣约翰峡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