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397882

专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单元检测题(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苏教版(2020)化学选择性必修1

日期:2024-06-16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58次 大小:117354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选择性,化学,2020,苏教版,学期,高二
  • cover
专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共20题) 1.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洁厕灵”增强“84消毒液”消毒效果 B.补铁口服液不能与维生素C一起服用 C.马口铁(镀锡铁皮)比白铁皮(镀锌铁皮)破损铁更容易腐蚀 D.“汽车限行”措施不会减轻碳排放 2.工业上常用和为原料合成,过程中发生如下两个反应: 反应Ⅰ: 反应Ⅱ: 已知:几种化学键的键能如下表所示: 化学键 C-H C-O H-O H-H 键能/kJ/mol 406 351 465 436 则“C≡O”的键能(kJ/mol)是 A.1070 B.1067 C.1162 D.1152 3.根据海水综合利用的工业流程图(如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①的提纯只有物理过程,过程②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可产生两种单质 B.在过程③中将MgCl2·6H2O直接灼烧即可制得纯净无水MgCl2 C.过程⑤反应后溶液呈强酸性,生产中需解决其对设备的腐蚀问题 D.过程⑥所得的高浓度溴水只需分液即可获得液溴 4.以NaCl溶液模拟海水,采用惰性电极处理有机废水的装置如图所示(以含的溶液为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负极反应为 B.隔膜1为阴离子交换膜,隔膜2为阳离子交换膜 C.当电路中转移1mol电子时,模拟海水理论上最多可除盐58.5g D.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5.一种利用电化学原理将海水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氨氮污染物(以计)转化为无污染物质的方法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电源a极为负极 B.Ti电极及附近区域可以产生H2和NH3 C.Ti/TiO2-RuO2-IrO2电极附近发生的反应有:3HClO+2=N2↑+3H2O+5H++3Cl D.电解过程中,当处理氨氮污染物1mol时,外电路转移3mol电子 6.FeCl3溶液吸收工业废气H2S后可通过电解装置实现再生,同时将酸性污水中的硝酸盐降解为无污染物质,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惰性电极b为电解池的阳极 B.H+从b极区向a极区迁移 C.降解1mol,理论上吸收5molH2S D.随着电解进行,阴极区的pH增大 7.光电池在光照条件下可产生电压,如图所示装置可实现光能的充分利用。双极膜复合层间的H2O能解离为H+和OH-,且双极膜能实现H+和OH-的定向通过。下列说法的不合理的是 A.该装置工作时涉及光能、化学能及电能的转化 B.光照过程中阳极区溶液中的n(OH-)基本不变 C.再生池中的反应为2V2++2H+2V3++H2↑ D.阳极生成1molO2时,理论上双极膜共解离出离子数4NA个 8.电渗析法是海水淡化的常用方法之一、一种利用微生物对有机废水进行处理的电化学装置如图所示,该装置在废水处理的同时还可以进行海水淡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装置工作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M为正极 B.X为阴离子交换膜,Y为阳离子交换膜 C.M极电极反应式为CH3CHO+10OH--10e-=2CO2↑+7H2O D.当有1molNa+通过离子交换膜时,N极消耗的空气体积约为26.7L 9.1868年狄青和洪特发现了用空气中的氧气来氧化氯化氢气体制取氯气的方法:4HCl(g)+O2(g)=2Cl2(g)+2H2O(g)。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若H2O为液态,则生成物总能量将变大 C.4HCl(g)和O2(g)总能量高于2Cl2(g)+2H2O(g)的总能量,反应时向环境释放能量 D.断开旧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大于形成新化学键所释放的总能量 10.在潮湿的深层土壤中,钢管主要发生厌氧腐蚀,有关厌氧腐蚀的机理有多种,其中一种理论为厌氧细菌可促使与反应生成,加速钢管的腐蚀,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B.与的反应可表示为 C.钢管腐蚀的直接产物中只有 D.在钢管表面镀锌或铜可减缓钢管的腐蚀,即使镀层破损后仍对钢管有保护作用 11.下列能源组合中,均属于新能源的一组是( ) ①天然气②煤③核能④石油⑤太阳能⑥生物质能⑦风能⑧氢能 A.①②③④ B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