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识写本课部分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提示,厘清故事情节,运用抓重点长话短说的方法,学会简要复述课文的主要部分。 3.通过品读“惩治恶人”部分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初步感受西门豹惩治恶人的智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提示梳理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主要部分的内容。 难点:通过阅读文本,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姓导入,理清脉络 1.这节课,我们要来认识一位主人公,他姓西门,单名豹。 2.“豹”是生字,伸出手,跟老师一起书空。看老师补充完课题。齐读课题。 3.邺是个地名。谁能连起来说说课题的意思? 4.西门豹治邺,他是怎么治理的?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想一想:西门豹在治理邺县的过程中做了哪些事? 5.读完课文,这些词语一定难不倒大家。 (1)读了这些词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出示:田地、荒芜、年年、干旱、人烟稀少。) (2)这两组词和哪些人有关?(出示:娶媳妇、硬逼、骗钱、害人;面如土色、提心吊胆、磕头求饶。) 6.回到刚才的问题,西门豹在治邺的过程中做了哪些事? 预设1:西门豹把巫婆和官绅扔进漳河。这部分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板书:惩治恶人) 预设2:西门豹找老大爷了解邺县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板书:调查原因) 预设3:西门豹带领老百姓开凿水渠,灌溉庄稼。(板书:兴修水利) 7.理清文章的脉络,哪位同学能试着用连贯的几句话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三件事,哪一件是最精彩最主要的部分? 8.读完长故事,我们要尝试概括,这样就能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是一项重要的本领。今天,老师要教大家一个新本领———简要复述。(板贴:简要复述) 9.简要复述就是用简洁的语言把故事的情节讲清楚。要想复述得好,首先要熟悉课文内容,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邺县。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教师通过复姓,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搭建学生与主人公相联系的支架。为激发学生“简要复述”的欲望,关注学生的阅读初体验就显得尤为重要。此板块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带领学生走进课文,以便激发学生的复述欲望。】 二、难点牵引,读读文 1.自读课文。过渡:西门豹究竟是如何治理邺县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思考:课文写了西门豹治邺的哪几件事情?) 2.出示词组: (1)河神娶媳妇年年干旱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字理识字:旱;指导结构:娶媳妇。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其中的因果关系。) (2)官绅提心吊胆面如土色磕头求饶。(看图理解词语,识字:饶。) (3)开凿渠道灌溉庄稼。(识字:灌。) 3.把词语送进段落里,你还会读吗? 出示第1、2自然段和第8自然段。 出示第13~14自然段。 出示第16自然段。 【设计意图:本文篇幅较长,情节相对复杂,包含多个事件。在没有预习的前提下,由词到段的层层递进朗读,逐渐解决生词难点,打消了学生的畏难情绪,充分读还可以满足学生初读故事的好奇心,同时加深理解,为后面的梳理情节和简要复述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梳理情节,数数事 1.俗话说得好,“新官上任三把火”,西门豹来到邺县做了哪几件事?(可以快速默 读一遍课文。用“谁+干什么”说一说。) 2.交流反馈: (1)引导学生把一段话说成一句话、把一句话说成一个词(相机联系书后习题1、课文插图)。 (2)运用移动板贴,学生随即回答、板书小标题。 (3)根据需要,引导学生调整板贴顺序。 3.梳理情节:瞧,读着读着,我们把西门豹治邺的三件事梳理出来了。谁能把它们连起来,用一句话简单地说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