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402944

2024届高考材料作文专练:名人篇之茨威格(含答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9次 大小:2025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4届,高考,材料,作文,专练,名人
  • cover
材料作文专练--名人篇(茨威格)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 ———斯蒂芬 茨威格 一个人,在他的有生之年,最大的不幸恐怕还不在于曾经遭受了多少困苦挫折,而在于他虽然终日忙碌,却不知道自己最适合做什么,最喜欢做什么,最需要做什么,只在迎来送往中匆匆度过一生。 ———熊培云 阅读上述材料,请根据你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奧地利著名传记作家茨威格在《断头王后》中留下一句经典名言:“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这句话指的事件是:玛丽·安托瓦内特进入巴黎,成为王后,她的美貌和气质倾倒了这座城市,民众的欢呼簇拥让车队无法前行。她身为王后却沉迷享乐,拥有权柄但无所作为,更干扰朝政,误国误民。20年后,她被民众送上断头台。 而作为即将走进高三的学子,此刻的你,经历过十几年的人生,正走在起伏不平的青春路上,必将面对不可预知的命运,你会如何看待“命运的礼物”呢?或许你收到过,或许你正在收,又或许你将收到……你考虑过“礼物的价格”吗? 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题自拟,立意自定,体裁自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网络曝光了太多光明之下的黑暗,也让我们见识了不少令人瞠目结舌的反转,于是人们纷纷疑心大起。悲剧不再能第一时间激起人们的同情与怜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冷眼旁观,甚至无端质疑,受害者有罪论等一时甚嚣尘上。因为害怕受到别有用心之人的利用,我们就不得不收起我们的同情? 培根把同情视作最高的美德,而茨威格却说一个人的同情要善加控制,否则比冷淡无情更有害得多。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最富创造力的壮年之时,发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茨威格《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人生忽如寄,莫辜负茶、汤和好天气。———汪曾祺 构成人生的,更多是且将新火试新茶的寻常烟火,平常小事。———林语堂 不要虚掷你的黄金时代,不要去倾听枯燥乏味的东西,不要设法挽留无望的失败,不要把你的生命献给无知、平庸和低俗。———王尔德《道林 格雷的画像》 以上文字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 1. 例文: 明确自我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船只在海上的航行需要灯塔的指引,生活亦是如此,只有明白自己的人生使命,才不至于迷失方向,而终日碌碌无为,必将茫然失措,一事无成。 我们都是生活的旅人。肩负使命、明确目标的朝圣者,他们坚定而神采飞扬;迷惘不前、浑浑噩噩的只能沦为漂流者,不知归宿在何方,生活亦了无希望。“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我们在生活的洪流中摸索,只为了迎击人生的逆流。我们必须抓住我们的光明———看清我们的使命。 苏轼在苍颜白发之际叹一声论平生,苏州黄州琼州,即使天涯海角,依旧豪迈旷达,那是因为看清了使命;苏格拉底在被处死之际依旧傲然,使自己缔造的思想流芳百世,那是因为明确了使命;陈欧看尽冷眼,力排非议,一手创造唯品会成为网购领军人物,那是因为心存使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