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415200

第6课 水上的歌 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案 -人音版(2012)音乐四年级上册

日期:2025-04-06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3次 大小:162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人,四年级,音乐,2012,音版,教案
  • cover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本课依据《义务教育艺术新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围绕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图像识别、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审美判断,以寓教于乐的趣味性教学氛围为主调,坚持以美育人,重视艺术体验,突出课程综合的理念;以愉悦性、实践性、情感性、形象性、创造性为原则,从而体现美术课程的审美体验价值、文化传承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 二、教材分析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优美抒情的单二部曲式童声合唱曲,小调式,第一乐段为齐唱部分,由四个乐句构成对比结构。第二乐段为合唱部分,包括三个乐句,与第一乐段形成对比,主要是以平行三度构成的二部合唱,偶尔出现五度、六度等。歌曲旋律清新流畅,富于民族风格。歌词充满诗情画意,描绘了新中国儿童在充满阳光的北海湖面上划船、尽情游玩儿、愉快歌唱的欢乐情景。表达儿童热爱党、热爱新中国的真挚情感。 三、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音乐感知、鉴赏及识谱视唱能力,已能够正确运用气息来歌唱,是小学阶段进行合唱教学起始的最佳阶段。 四、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使学生感觉到生长在社会主义祖国无比的幸福。 (2)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用情绪饱满、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并进行表演。 (3)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听唱、探究、合作等方法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体验旋律的美感,能用优美深情的声音演唱,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歌曲。 2.教学难点:掌握弱起乐句的演唱(及时、准确),感受经典歌曲带给我们的丰富情感体验。 六、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小黑板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好,今天很高兴见到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送给同学们一首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有没有会唱的同学和老师一起唱好吗? 2、师生演唱歌曲,同学们唱的还真不错,课老师感觉好像缺少一点的热情,可能是因为天太冷的原因吧,接下来咱们做一个游戏活动活动咱们的身体好吗?(击鼓传花的游戏) 3、请四位同学上来打击老师带来的乐器,小船停在谁的手上谁就模仿一下这四位同学打击的节奏。 《空哒哒哒》,身体充满了热情,可小嗓子好像还有点懒惰,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去敲一下他家的们好吗,用LU来学唱旋律。 (二)学唱歌曲 1.用LU来模唱旋律(注意空拍的演唱) 2. 加入歌词来演唱歌曲(比赛的方式) 3. 加入动作来表现歌曲的旋律线 (三)二声部的学唱和听辨 1.老师分别演唱两个声部请同学感受 2.分成两队来演唱二声部旋律 3两队用旋律线的比赛方式听辨二声部合唱 (四)完整的演唱歌曲,指出装饰音,旋律线,等一些问题。 八、教学反思 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经典的儿童歌曲,作于1955年,是电影《祖国的花朵》插曲,描述了少年儿童泛船北海公园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情景,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全曲语言活泼流畅,节奏感强,歌词读起来琅琅上口,生动而富有感染力,学生对歌曲的旋律很熟悉。 在教学中,我充分地创设了情境,以 “演唱歌曲”的方式开始我这节课的行程。我强调学生用有感情的声音演唱歌词,初步掌握歌曲所要表现的内涵;在歌曲的学唱中,指导学生用正确的姿势进行演唱,教会学生连贯而优美的情绪来演唱歌曲。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在倾听和参与中获得对歌曲的初步认知。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感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