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过秦论 [汉] 贾谊 壹 作者介绍 贰 写作背景 叁 文学常识 肆 段落梳理 目 录 伍 论证及语言 陆 文言知识 壹 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 壹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政论家、思想家、文学家,人称贾生、贾子、贾长沙、贾太傅。 18岁时即以博学能文称于郡中,22岁被召为博士,曾做太中大夫。他主张进行政治改革,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重视农业生产。贾谊卓越的政治才能得到文帝的赏识,也因此受到守旧派的诋毁后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四年后改任梁怀王太傅,文帝十一年(前169)梁怀王堕马而死,身为太傅的他自伤失职,自责忧郁而死,年仅33岁。 作品介绍 壹 贾谊是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作品主要有赋和政论文两类。著有《新书》十卷。 赋:有七篇,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著名。 政论文:代表作《过秦论》《陈政事疏》。 他的政论散文,全面地阐述了深刻的政治思想和高瞻远瞩的治国方略,体现了汉初知识分子在大一统封建帝国创始时期积极出世的人生态度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标志着中国散文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代表汉初政论散文的最高成就。 贰 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贰 汉文帝时期,是封建时代的所谓“盛世”,即旧史家艳称的“文景之治”的前期。这时,由于秦末衰敝的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得到相对安定,社会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但是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统治阶级中“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权贵豪门大量侵吞农民土地,逼使农民破产流亡,同时,刑罚苛重,民不聊生。汉文帝表面上废除肉刑,实际上只是改换一些杀人的名目而已。苛重的压迫剥削和酷虐的刑罚,使阶级矛盾日渐激化。而汉文帝周围一些权贵却对此视而不见,麻木不仁,说什么国家“已安已治”。 为了向汉文帝说明政治形势的严重性,他从关乎汉王朝兴亡的角度,写了著名的《陈政事疏》,又名《治安策》,从正面论析时势,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叁 文学常识 PPT模板 http:///moban/ 论与赋 叁 是表现手法与文体“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朱熹语)基本特征:铺排、渲染、文采、韵节、气势。如:《阿房宫赋》(杜牧)。 赋 古代一种论断事理的文体,包括论政,论史。“以古为鉴,可以兴替。”(唐太宗语)如《过秦论》(贾谊)、《六国论》(苏洵) 论 解题 肆 过 秦 论 “过”,名词(过失、过错)作动词(指出…过失、过错); “过秦”,即“言秦之过”,指出秦亡国的过失。 论,一种文体,古文中的所谓“论”,是论断事理,它包括论政,论史等文字。 《过秦论》全文分为上、中、下三篇,课文是上篇,中篇和下篇分论秦二世、秦三世的过失。 中心问题:秦王朝为什么会灭亡?它的过失到底是什么? 字词积累 肆 崤函 ( ) 膏腴 ( ) 合从 ( ) 逡巡 ( ) 隳名城 ( ) 销锋镝( ) 瓮牖 ( ) 氓隶 ( ) 猗顿 ( ) 作难 ( ) 窥视 ( ) 万乘 ( ) 鞭笞 ( ) 行伍 ( ) 阡陌 ( ) 谪戍 ( ) 蹑足 ( ) 墨翟 ( ) xiáo zòng huī yǒu yī kuī chī qiān niè yú qūn dí méng nàn shèng háng zhé dí 肆 段落梳理 第一段 肆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以:表目的 窥:窥视 “席、包、囊”:名作状,像席子/包裹/口袋那样 宇内、四海、八荒:均指天下 据:占据 固:形作名,险要的地理位置 拥:拥有 固守:牢固地守卫 【译】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穿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卫着,借以窥视周王室(的权力),有席卷天下、征服九州、横扫四海的意图和并吞八方荒远之地的雄心。 第一段 肆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