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42573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备考 专题十、古典诗词鉴赏一(教师用卷)

日期:2024-06-1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2次 大小:2914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用卷,教师,鉴赏,古典诗词,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专题
  • cover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语文卷(十) 古典诗词鉴赏(一)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猛 虎 行 [魏]曹叡 双桐生空井,枝叶自相加。 通泉浸其根,玄雨润其柯。 绿叶何蓩蓩[注],青条视曲阿。 上有双栖鸟,交颈鸣相和。 何意行路者,秉丸弹是窠。   [注]蓩蓩:盛貌。 (1)这首诗中的“双桐”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答:? (2)这首诗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 ? 答案:(1)生长于空井;接受泉水、雨水的浸润;枝叶茂盛、交错,枝条屈曲。 (2)没料到有个行路的人,拿着弹弓打这个鸟巢。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和谐的自然景象的喜爱之情和对行路人破坏这种和谐之景的不满。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临行与故游夜别 [南朝]何逊 历稔①共追随,一旦辞群匹②。 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 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相悲各罢酒,何时同促膝? [注]①历稔:历年。稔,年。②群匹:众友。 (1)请简要分析“一旦”一词的表达效果。 答:? ? (2)请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赏析“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两句。 答:? ? 答案:(1)“一旦”意为一天之间,突出时间短。“一旦”与“历稔”形成对比,表现了作者巨大的情感落差,表达了作者离别友人时的沉痛心情。 (2)这两句融情于景,情景交融。通过描写夜雨和晓灯,营造出寂静、凄清的氛围,表现友人们不忍离去,彻夜相聚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友人依依不舍的心情。 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 董 判 官 高适 逢君说行迈,倚剑别交亲。 幕府为才子,将军作主人。 近关多雨雪,出塞有风尘。 长策须当用,男儿莫顾身。 送陈七赴西军 孟浩然 吾观非常者,碌碌在目前。 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 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 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 (1)董判官和陈七的形象有哪些共同处?请简要分析。 答:? ? ? (2)孟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 答案:(1)①才能卓越。董判官在将军帐下做事,是一员才子;陈七文武双全,才能非凡。②有建功立业的志向和为国捐躯的决心。董判官追随将军奔赴边关保家卫国;陈七身负鸿鹄之志,一听说边关有战事,便不远万里前往。 (2)①首联写诗人看到很多才能非凡之人现在碌碌无为,表达了诗人对这一现状的不满和遗憾。②中间两联通过塑造陈七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佩、赞美之情。③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的愿望。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夜泊寄所思 权德舆 客程殊未极,舣棹泊回塘。 水宿知寒早,愁眠觉夜长。 远钟和暗杵,曙月照晴霜。 此夕相思意,摇摇[注]不暂忘。 [注]摇摇即遥遥。 (1)颈联营造出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答:? ? (2)诗人为什么“觉夜长”?请结合全诗分析。 答:? ? 答案:(1)颈联营造出空寂、清寒的意境。夜晚寂静,能听到远处的钟声和隐隐约约的捣衣声相互应和。拂晓时分,月光照着地上的白霜,令人感到清寒。 (2)①因羁旅之愁。诗人漂泊在外,旅程遥远,内心愁苦。②因相思之苦。诗人望月思乡,难以入眠。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1)如何理解“光彩露沾湿”的含意?请简要说明。 答:? ? ? (2)颈联写景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 ? ? 答案:(1)月光映上露珠,露珠晶莹剔透,好像月光被露水打湿了一样。(或“露水受到明月照耀,显得晶莹剔透”) (2)视听结合,动静结合。“庭槐寒影疏”从视觉角度写庭院里槐树的影子疏疏落落,是写静景;“邻杵夜声急”从听觉的角度写急促的杵声,以动衬静。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乐游原① 杜牧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②无树起秋风。 [注]①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