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426693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9《复活(节选)》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9次 大小:1465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统编,选择性,必修,上册,复活(节选),教学设计
  • cover
良知的回归精神的复活 —《复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鉴赏聂赫留朵夫、玛丝洛娃的人物形象,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特别注意人物心理描写。 2、理解题目“复活”的意蕴,体会作者在人物身上寄寓的人道主义理想。 教学重难点 鉴赏小说的艺术手法,体会“复活”的含义。 教学过程 导入 《复活》是托尔斯泰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他一生思想探索和创作实践的总结,可以说是他创作的最高峰,它的价值和意义何在?你读了课文之后有哪些思考或者疑惑? 学生回答。非常好,学贵有疑,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复活》,请同学们一起读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同学们通过预习课文会发现,这篇小说的情节结构极为简单,就写了聂赫留朵夫去监狱探望玛丝洛娃,并祈求她宽恕的经过。但托尔斯泰用大量的笔墨,真切而生动地描写了人物内心复杂的感受,可以说是一位善于揭示人的心灵的“魔师”。 活动一:人物分析 分析本文是如何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的。采用批注阅读法研读文本,选择感兴趣的情节进行批注。 交流批注 提示1:从“您”和“你”的称谓变化中,表现出聂赫留朵夫的怎样的心理变化? 提示2:课文通过神态、动作、语言的细节来刻画心理,多次描写玛丝洛娃的“笑容”及神情,有什么不同的含义? 活动二:心理描写手法 总结列夫·托尔斯泰十分擅长描写人物的心灵冲突。他是如何描写这种心灵冲突的。 1、作者将人物的心灵冲突放到了心理描写中去展现,同时又通过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变化外化了出来。 2、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的内心剖析。 活动三:“复活”意蕴探索 联系整部小说思考:“复活”的含义以及作者在两个主人公身上寄托的人性理想分别是什么? 思考练习:托尔斯泰曾多次对《复活》进行修改。在写到聂赫留朵夫第一次到监狱中去探望沦为妓女的玛丝洛娃,哭着恳求她宽恕,并且向她求婚时,在原来的稿子上,玛丝洛娃一下子认出他来,立刻非常粗暴地拒绝了他,说:“您滚出去!那时我恳求过您,而现在也求您......如今,我不配做您的,也不配做任何人的妻子。”后来在第五份手稿中,改成玛丝洛娃并没有一下子认出自己往日的情人,但是她仍然很高兴有人来看她,特别是衣着体面的人。在认出了他以后,对于他的求婚,她根本没有听到心里去,很轻率地回答道:“您说的全是蠢话......您找不到比我更好的女人吗?您最好别露出声色,给我一点钱。这儿既没有茶喝,也没有香烟,而我是不能没有烟吸的......这儿的看守长是个骗子,别白花钱。”说完她哈哈大笑。 请根据人物的身份和特征来分析修改稿的好处。 结语:由于托尔斯泰的独创的探索和惊人的才能,人的心灵这个隐秘的、深奥的又是无比广阔的世界得到了真切细致的、富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再现。正是这个特点确定了艺术家托尔斯泰的世界意义。 课后作业 阅读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选段,联系本节课学到的方法,写一段鉴赏文字。 一种仿佛她准备入浴时所体会到的心情袭上了她的心头,于是她画了个十字。这种熟悉的画十字的姿势在她心中唤起了一系列少女时代和童年时代的回忆,笼罩着一切的黑暗突然破裂了,转瞬间生命以它过去的全部辉煌的欢乐呈现在她面前。但是她目不转睛地盯着开过来的第二节车厢的车轮,车轮与车轮之间的中心点刚一和她对正了,她就抛掉红皮包,缩着脖子,两手着地投到车厢下面,她微微地动了一动,好像准备马上又站起来一样,但又扑通跪了下去。就在这一刹那,一想到自己在做什么,她吓得毛骨悚然。“我这是在哪里?我这是在做什么 为了什么呀 ”她想站起来,闪开身子,但是什么巨大的无情的东西撞在她的头上,从她的背上碾过去了。“上帝,饶恕我的一切!”她说,觉得无力挣扎。一个正在铁轨上干活的矮小的农民,咕噜了句什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