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433378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上册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2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1次 大小:1856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高中,语文,统编,编版,必修,上册
  • cover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品味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内容,领悟诗歌的象征意义。 2.认识“五四”时期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追求个性解放的社会思潮。 教学重点 分析意象特点,品读雄奇意境,掌握通过意象解读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 大胆尝试,以诗歌的形式书写青春的赞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知道有一个特殊的日子———五四青年节,这是我们的节日。我们青年人是只争朝夕、奋发进取、拼搏向上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有这样一位青年,他的名字很特殊,取家乡两条河流的名字作自己的笔名,他就是郭沫若。关于青春,他曾这样说:人世间,比青春再可宝贵的东西实在没有,然而青春最容易消逝......谁能保持得永远的青春的,便是伟大的人。郭沫若先生抓住青春时光,写就了一笔笔辉煌的诗篇,向青年人发出了有力的呐喊,现在我们一起走进郭沫若,学习他的这首《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二、走近郭沫若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四川乐山人,诗人、学者,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浪漫主义的天才诗人。 代表诗集有《女神》《星空》等。他的第一部诗集《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充分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喊出了时代的真声音,震醒了一代青年,释放了被压抑的社会心绪,满足了时代的精神需求,而且从思想艺术上显示一种崭新面貌,为新诗地位的确定做出重大贡献。 郭沫若是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和著名的革命家、社会活动家,蜚声海内外。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及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 作品:诗集《女神》,剧本《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王昭君》《蔡文姬》,小说《漂流三部曲》,学术著作《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研究》等。 三、新课讲授 (一)整体品读 请大家听一下泛读,然后注意诗歌的断句和重读字词。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请大家根据断句和重点字词齐读一下这首诗歌。这首诗堪称郭沫若早期“火山爆发式”的诗歌代表作之一,它是在感情激荡时一气呵成的,是火山爆发喷涌而出的岩浆,其气势汹涌,灼热逼人,从中最能感受到“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为了准确表达出诗人此时的情感,朗诵时语速应该稍快,尤其是到排比部分,语速要渐快起来;到排比的最后一小句,语速则要适度放缓。同时,朗诵时的语调也要随诗人感情的升华而逐渐加强。对每一句中的中心词,如“怒涌”“晴景”“推倒”“洪涛”等,也要做重音处理。 大家朗读完这首诗,感受到诗歌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宏伟奔放、磅礴大气、壮丽炽热的。 (二)内容探究 本诗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在诗中起了什么作用? 意象:“白云”“北冰洋”“太平洋”“洪涛”“力”“北冰洋、太平洋、地球”,这些无疑都是传统诗歌中没有的知识,而作者将它们罗致入诗,这就是一种大胆创新。他的视野已经突破了传统中国的范围,达到了整个地球、整个宇宙的宽度,这在当时无疑是难能可贵的,也使郭沫若的诗对怀有理想憧憬未来的青年人特别有影响力。 我们跟着这些意象,一句句来理解一下。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这句诗的意象是“白云”,背景是晴朗的天空,与下文的北冰洋相映照。北冰洋上晴朗的天空,无数的白云翻卷,正在空中怒涌,与寒冰皑皑的北冰洋相呼应。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