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那个星期天 基础过关全练 1.下列词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蚁穴(xuè) 惆怅(chóu) 沉郁(yù) B.缥缈(miǎo) 急遽(jù) 惊惶(huáng) C.消逝(shì) 拌倒(bàn) 绞刑(jiǎo) D.耽搁(dānɡ) 明媚(mèi) 依偎(wēi)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外婆过世了,我没来得及从学校赶回来见她最后一面,心里总感觉空落落的。 B.他不知道把作业本放哪儿了,翻箱倒柜找了很久才找到。 C.这道题把我难住了,我问同桌李明怎么做,他却默默无闻,仿佛没有听到一样。 D.奶奶一天到晚念念叨叨,我听得都不耐烦了。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个星期天,我不知道该去上网 还是到公园玩 B.中国平均每人每年大概要消耗四、五百斤粮食。 C.“怎么了 ”一个关切的声音传来:“有什么需要帮忙吗 ” D.草木凋零的秋天,才会思念春天的绿意盈盈;烈日炎炎的夏日,才会思念冬天的白雪皑皑。 4.【新独家原创】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1)男人张开左手,从右至左一扒拉,一大把麦秆被揽入簸箕般的手中,右手紧握的镰刀顺着根部轻轻一划拉,麦子便脱离了大地。( ) (2)在裸露着鱼鳞般砂石的河滩上,洛河悄无声息地绕过土崖,流向远方;岸边的糜子地里一片青绿,在微风里起伏翻卷。( ) (3)我有些遗憾地说:“只想着考试的事,忘给您带点干巴菌来尝鲜。”( ) 能力提升全练 5.(2023山东高青期中节选,14—17)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6分) 第一本书的作用力 肖复兴 ①我第一次买书,是本杂志。在家对面的邮局里,花一角七分钱,买了一本《少年文艺》。那时,我上小学四年级,是上个世纪50年代后期。那时候,邮局里的架子上摆着好多杂志,不知为什么,我选中了它。或许因为上面有“少年”两字,觉得和自己同类而亲近。此后,我每月都到邮局里买《少年文艺》。 ②其中有美国作家马尔兹写的一篇小说,名字叫《马戏团来到了镇上》。之所以把作者和小说的名字记得这样清楚,是因为小说特别吸引我,让我怎么也忘不了:小镇上第一次来了一个马戏团,两个来自农村的穷孩子从来没看过马戏,非常想看,赶到了镇上才知道看马戏得买票入场。可是,他们没有钱。别人告诉他们,帮着马戏团搬运东西,可以换来一张入场券。于是,他们马不停蹄地搬了一天的椅子和道具。晚上坐在看台上,当马戏演出的时候,他们却累得睡着了。 ③这是我读的第一篇外国小说,同在《少年文艺》上看到的中国小说似乎不完全一样,它没有怎么写复杂的故事情节,而是集中在一件小事上:两个孩子渴望看马戏却最终也没有看成。可以说,是它带我进入文学的领域。它在我心中引起的是一种莫名的惆怅,一种夹杂着美好与痛楚的忧郁的感觉,随着两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孩子睡着了,而弥漫起来。应该承认,马尔兹是我文学入门的第一位老师。 ④一直到现在,五十多年过去了,记忆中还是那样的清晰———马戏团第一个节目,两个小丑出场了,两个孩子却睡着了。 ⑤那时候,在北京东单体育场用帆布搭起了一座马戏棚,在里面正演出马戏。坐在那里的时候,我想起了马尔兹的这篇小说,曾想到小说结尾为什么非要让两个和我一样大小的孩子累得睡着了呢 ———但是,如果真的让他们看到了马戏,我还会有这样的感觉吗 我还会爱上文学吗 ⑥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忽然特别想看全部的《少年文艺》。以前没有买到的,我在西单旧书店买到了一部分;余下没有看到的各期,我特意到国子监的首都图书馆借到了。渴望看全部的《少年文艺》,成了我那时候的大事。那些个星期天的下午,无论刮风下雨,我都准时到国子监的图书馆借阅《少年文艺》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特别是国子监到了春天的时候,杨柳依依,在春雨中拂动着鹅黄色枝条的样子,仿佛就在眼前。这样的日子,一直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