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67172

第20课 狼 课件(共35张PPT)

日期:2025-05-0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4次 大小:63139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课,课件,35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第1课时 18. 狼 2.分析屠户和狼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正确理解、背诵、翻译课文。 3.学习本文语言简炼生动、在叙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狼,食肉目犬科的一种。外形和狗相似,但吻略长,口稍宽阔,耳竖立不曲,尾挺直下垂,毛色棕灰。狼既耐热,又不畏严寒。夜间活动。嗅觉灵敏,听觉良好。性残忍而机警,极善奔跑,常常采用穷追方式获得猎物。杂食性。 昔日的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由于他过分“仁慈和关爱”,险些丧命于中山狼之口,但幸亏有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今日有一位屠夫又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那么这位屠夫是否从东郭先生的身上汲取了教训,没有让自己的爱心泛滥,抑或是又重蹈覆辙了呢?现在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狼》这篇课文。 新知导入 蒲松龄( 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今属山东淄博)人,清代文学家,著有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等。郭沫若为蒲松龄故居题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题联“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作者简介 助学资料 本文选自《聊斋志异》卷六(上海古籍-出卷网-1986年版)。此题下共有三则故事,这里选的是第二则。第一则着重表现狼的贪婪本性,第二则着重表现狼的欺诈伎俩,第三则着重表现屠夫杀狼的智慧。三则故事中的狼最终都被杀,作者借此赞扬了屠户杀狼的正义行为和巧妙高明的策略,也寄寓了鞭挞贪官污吏的思想。 创作背景 助学资料 科举考试在我国经历了比较长时间的发展,在唐朝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制度: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这四个等级,院试也称童子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进行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乡试是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乡试考取中,为举人,第一名为解(jiè)元。而会试是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取者为贡生,第一名为会元。殿试则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分为三甲。第一甲称为进士,前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名称为大三元;县试、府试和院试均为第一名称为小三元。 窘( jiǒng ) 瞑( míng) 尻( k1o ) 黠( xi2 ) 遂( su$ ) 假寐 顷刻( qīng ) 缀( zhuì ) 眈眈相向( d1n ) 理解词义 预习思考 ( m=i)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占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朗读指导 精读课文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一屠①晚归② ,担中肉尽③ ,止④有剩骨。途中两狼,缀⑤行甚远。 ①屠:动词作名词,屠户。 ②归:返回。 ③尽:完,没有了。 ④止:仅,只。下文“止露尻尾”“止增笑耳”的“止”皆为此意。 ⑤缀:连接、紧跟。 一个屠户傍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屠户)走了很远。 古文探究 精读课文 一个“晚”字,点明时间;“担中肉尽,止有剩骨”为下文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