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482743

浙教版(2023)信息科技四上第14课 编码的规则制订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4-06-16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5次 大小:31337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编码,教学设计,制订,规则,14课,教版
  • cover
第13课 数据有关联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四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将通过制订编码规则的实践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编码可实现对信息社会有组织、有秩序的管理。本课响应课程标准中“通过观察身边的真实案例,知道如何使用编码建立数据间的内在联系,以便计算机识别和管理,了解编码长度与所包含信息量之间的关系”的内容要求。 为了更好地从编码的视角看待学习与生活中的事物,解决生活中的编码问题,本课安排了“准备编码的数据”“制订编码的规则”“数据编码方式多”三块内容。本课意在引导学生掌握制订简单的编码规则,用可视化的方式解释该编码规则及其作用。“探索”环节以同一单词不同的编码方式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建构”环节的导语中明确编码规则制订的影响因素,进而引出在建构一环节中需要准备编码的数据,收集相关物品的名称、位置、数量等。建构二环节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为数据制订合适的编码规则,理解编码是基于规则生成的,有效的编码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则。鉴于编码规则的多样性,设置了“试一试”栏目,引导学生讨论哪种编码最合理。建构三环节安排了对多种编码方式的认识活动,进一步呈现具体编码时规则的多样性,也是为下节课比较不同编码方式之间的效率做铺垫。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待编码的事物,估算信息量,选择编码长度。 2.通过分析具体实例,制订合适的编码规则。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数据编码的基础知识,并初步认识到数据编码的价值与意义。学生已初步理解数据编码是保持信息社会组织与秩序的科学基础,掌握了收集和分析身边数据的技能,知道可以通过编码建立数据间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制订合适的编码规则。 难点:估算信息量,选择合适的编码长度。 教学准备 1.普通教室、体育馆、图书馆、食堂。 2.教学演示文稿,关于手语编码、摩尔斯码的图片或视频。 3.待编码物品信息表、“项目通行证”等实物或教具。 教学实施过程 情境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视频导入,引出问题,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身份信息上的编码规则,了解生活中例如手 势编码和摩尔斯码的编码规则。 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摩尔斯码规则,了解SOS的对应摩尔斯码。播放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编码解决,例如教室里的物品可以编码。 引出主题,提出目标 生活中不仅数据无处不在,编码也是如此。根据实际的需要,设计不同的编码规则。设计时需要考虑编码的应用环境、编码方式、管理需要等多种因素。 提出本节课目标:准备编码的数据,制订编码的规则。 观看视频和图片,了解身份信息编码、手势编码和摩尔斯码的编码规则。 思考编码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那些问题。 通过观察思考生活中常见编码,提升学生信息的敏感性。 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感受编码解决问题的场景和考虑因素。 教学活动一 准备编码的数据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播放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编码前对编码物品进行归类和统计,思考如何进行归类。 2.组织讨论实践:引导学生小组为单位,对教室里的物品进行梳理,把需要编码管理的物品进行归类和统计,并填写表格。 3.展示小组实践成果,引导小组汇报交流,说说自己归类统计的一句,并相互补充 观看视频,了解编码前需对物品进行统计。合作探究,结合身边事例,对教室物品进行编码前的数据整理。 交流讨论分享 合作探究,以身边事例融入学习实践当中,在真实情景中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活动二 制订编码的规则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播放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制订编码规则时所要注意的地方,实现同类物品的便捷管理。 可以通过顺序编码法、分类编码法 组织讨论:引导学生小组为单位,尝试为教室里的其他物品制订编码规则。 3.小组汇报交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