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488051

【核心素养目标】长江版《劳动教育》五上 第五单元 第4课《小小印染传承人》课件+教案+素材

日期:2025-10-23 科目:劳动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32次 大小:1393313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教案,课件,小小印染传承人,4课,五上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劳动教育五年级五单元第二十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小小印染传承人》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劳动 年级 五年级 学习目标 劳动观念:尊重劳动,特别是手工艺人的工作,体会他们对工艺美术传承的贡献。劳动能力:获得通过实践操作染色和固色过程的基本技能。劳动习惯与品质:练习耐心和精准度,尤其在等待染料渗透和固色阶段。提高个人在劳动过程中的准确性、整洁度和系统性。劳动精神:在学习和实践植物染色过程中保持开放性和创新性,勇于尝试新技术。将劳动中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展到其他生活领域。 重点 尊重劳动,特别是手工艺人的工作,体会他们对工艺美术传承的贡献。 难点 在学习和实践植物染色过程中保持开放性和创新性,勇于尝试新技术。将劳动中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展到其他生活领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生活中的植物染有哪些?植物染还可以用到哪些物品上面去? 看视频回答问题 看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思维。 讲授新课 小小印染传承人通过学习,大家不仅掌握了各种植物染基本的技术和方法,染出了自己的作品,而且体会到取之自然.创造美好生活的成就感。让我们把收获和成果展示出来,并且将学会的植物染技术及作品分享给他人,让这一古老又创新的工艺更加有意义!成果展示举办一场成果展示交流会,需要制订周密的计划,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举办时要维持好秩序,在分享的同时做好评价和记录,会后还要做好总结。植物染作品分享与评价照片材料和工具:花瓣和树叶,100%纯棉T恤、工具: 锅、炉子、筛子、容器、橡胶手套印染步骤和方法:1. 收集植物材料并清洗。2. 煮沸植物提取色素。3. 过滤染液去除残渣。4. T恤浸入染液加热。5. T恤在染液中过夜后冷水冲洗。6. 晾干T恤。经验和不足:经验: 了解植物产生的色彩差异;学会控制染色深浅。不足: 未来改善颜色均匀性;增强固色效果。评价选材巧妙操作规范设计有创意印染效果好同学评老师评家长评注:“”优秀;“”良好;“”仍需努力。弘扬植物染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能够用赤铁矿粉末将麻布染成红色。居住在青海柴达木盆地的原始部落,能把毛线染成黄、红、褐、蓝等颜色,织出带有色彩条纹的毛布。马王堆中出土的衣物、丝线经过整理之后,有绛、白、黄、褐、宝蓝、淡蓝、油绿、绛紫、浅橙、浅驼、大红、翠蓝、湖蓝、蓝、绿、叶绿、紫、茄紫、藕荷、古铜、杏色、纯白等二十余种颜色。先秦古籍《考工记》对织物色彩和纹样做了详细而完整的叙述;《齐民要术》描述了种植染料植物和萃取染料的加工过程;《天工开物》记录了各种染料的制造、炼制的工艺以及在织物上的染色法。植物染色技艺在中国已有数千年历史,堪称“人类染色活化石”。这份弥足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以其朴素自然之美,为世代劳动人民所喜爱和传承。我们要用行动来弘扬这一古老的传统工艺,用我们的双手来把它的美传递下去。植物染文化带来的启示:植物染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提醒我们:重视环境可持续性、保护和传承传统工艺、在创新中尊重多样性、强化自然与人类的连接我们的创新植物染: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创新植物染:开发本土植物染料、融入现代设计元素、应用科技优化工艺、跨界合作拓展应用范围、教育推广提升公众认知新知拓展青少年可以通过以下简洁的方式为植物染的传承做贡献:(1)学习和实践:参加工作坊或线上课程,亲自体验植物染。(2)社交媒体分享:将自己染色的成果或过程在社交网络上展示和分享。(3)参与社区活动:举办或参与社区内的植物染活动,推广这项技艺。(4)科普教育:在校园或在线撰写关于植物染的文章,提高同伴们的认识。(5)创新设计:结合现代设计制作植物染产品,如服饰、装饰品等。(6)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