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501235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5.1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对比教案 (表格式)

日期:2024-04-29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6次 大小:3744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3-2024,一元,格式,教案,对比,一次方程
  • cover
教学设计 姓名 年级 七年级 学科 数学 所在工作坊 研修主题 课例设计对比 原来教学设计 学习思考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类比、归纳的方法概括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重点) 2.能根据实际问题列一元一次方程.(难点) 教学过程 阅读教材P130~131,完成预习内容. (一)知识探究 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方程中的代数式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2.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二)自学反馈 1.下列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C) A.x2-x=4    B.2x-y=0 C.2x=1 D.=2 2.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1)x的2倍与3的和等于5:2x+3=5; (2)x的与1的和为8:x+1=8; (3)x与的商与4的差为9:x-4=9. (三)交流合作 活动1 小组讨论 例1 判断下列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是打“√”,不是打“×”. ①x+3=4;(√) ②-2x+3=1;(√) ③2x+13=6-y;(×) ④=6;(×) ⑤2x-8>-10;(×) ⑥3+4x=7x.(√) 例2 检验2和-3是否为方程-1=x-2的解. 解:-3是,2不是. 课堂小结 1.方程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2.如何列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在小学期间已学过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以及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等知识,经历了分析简单数量的关系,并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求解方程、检验结果的过程。对方程已有初步认识, 但并没有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准确的理性的概念。 二、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从有趣的“猜年龄”游戏入手,通过对五个熟悉的实际问题的分析,学生结合已有知识,能得出一元一次方程。在此过程中,学生逐渐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数学模型. 本节的重点: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分析、找到等量关系,准确列出方程,并总结所列方程的共同特点,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本节的难点:由特殊的几个方程的共同特点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三、教学目标 1、在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过程中感受方程模型的意义; 2、借助类比、归纳的方式概括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在概括的过程中体验归纳方法; 3、使学生在分析实际问题情境的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自主阅读、学习 内容:让学生阅读本节教材P132-P133随堂练习之前的内容。结合课本多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内容的特点,粗读并完成书上的填空题。(大约10分钟) 目的:通过读书的过程,首先让学生回忆起小学学过的等式的概念、方程的概念,对课文所设置的较简单又熟悉的实例中的各种量的关系分析清楚,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不同类型的方程. 实际效果:通常,多数学生能够分析教材实例中所蕴含的各种数量关系,并列出方程。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学生在这个环节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书写不规范,错误的地方,提醒学生注意。 (二)、情境引入 内容:与学生共同分析完成课本呈现的五个情境: (1)如果设小彬的年龄为 x 岁,那么“乘 2 再减 5 ”就是2 x - 5 ,所以得到方程:2 x - 5 = 21 组织活动:四人小组做猜年龄的游戏,每个小组会有几个不同的等式. 如:我的年龄乘2减5等于91,你知道老师多大了吗? 学生算出老师48岁了 (2)小颖种了一株树苗,开始时树苗高为 40 cm,栽种后每周树苗长高约 5 cm,大约几周后树苗长高到 1 m? 如果设 x 周后树苗长高到 1 m,那么可以得到方程: 40 + 5 x = 100 (3)甲、乙两地相距 22 km,张叔叔从甲地出发到乙地,每时比原计划多行走 1 km,因此提前 12 min 到达乙地,张叔叔原计划每时行走多少千米? 设张叔叔原计划每时行走x km,可以得到方程: (4)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截至 2010 年 11 月 1 日 0 时,全国每 10 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为 8 930 人,与 200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