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507184

4.2《扬州慢》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8次 大小:3400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答案
  • cover
4.2《扬州慢》同步练习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文言小题 1.下列选项中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词,又称为“曲子词”“长短句”。每首词都有词调,也叫“词牌”,例如“念奴娇”“菩萨蛮”“扬州慢”“朝天子”“长相思”等都是词牌名。 B.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文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祭程氏妹文》《饮酒》等。 C.曹操,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了中国北方,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D.“歌、行”是古代诗歌体裁之一,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歌行体文学体裁。它的篇幅长短不拘,平仄不拘,有严格的用韵要求,一韵到底。 2.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马,胡人的兵马,指北方少数民族的军队,在《扬州慢(淮左名都)》中代指金兵。 B.豆蔻,形容十三四岁的少女,杜牧诗《赠别》(其一)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之语。 C.淮左,淮水东面。方位以东方为左,扬州一带,在宋时属淮东,故称。 D.授、拜都是“授予官职”的意思,表示提升官职的词有拔、擢、升、出等;表示降低官职的词有贬、谪、左迁等;表示罢免官职的词有罢、黜、夺、免等。 二、名句名篇默写 3.扬州慢 (1)《扬州慢》中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繁华景况的词句:“ ”,实写现在扬州的凄凉情形的词句:“ 。” (2)《扬州慢》中用拟人手法形容战乱之残酷和造成的破坏之严重,并从侧面反映出人们对战乱痛心疾首的词句:“ , , 。” (3)《扬州慢》中渲染了凄凉的气氛并暗示敌骑威胁尚未解除的词句:“ , , 。” (4)《扬州慢》中既写杜郎才智又写扬州荒凉的词句:“ , 。” (5)杜牧诗云“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写出了扬州歌舞升平的景色;姜夔的《扬州慢》中“ , , ”三句则写出了一派冷清沉寂的景象。 (6)《扬州慢》中“ , ”两句,将词人对扬州昔盛今衰、物在城非的深沉感慨寄托在了具体的物象之中。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们通常都有“以己度人”的脾气,因为有这个脾气,对于自己以外的人和物才能了解。严格地说,各个人都只能直接地了解他自己,都只能知道自己处某种境地,有某种知觉,生某种情感。至于知道旁人旁物处某种境地、有某种知觉、生某种情感时,则是凭自己的经验推测出来的。庄子看到鲦鱼“出游从容”便觉得它乐,因为他自己对于“出游从容”的滋味是有经验的。人与人,人与物,都有共同之点,所以他们都有互相感通之点。假如庄子不是鱼就无从知鱼之乐,每个人就要各成孤立世界,和其他人物都隔着一层密不通风的墙壁,人与人以及人与物之中便无心灵交通的可能了。 这种“推己及物”“设身处地”的心理活动不尽是有意的,出于理智的,所以它往往发生幻觉。我们知觉外物,常把自己所得的感觉外射到物的本身上去,把它误认为物所固有的属性,于是本来在我的就变成在物的了。 云何尝能飞?泉何尝能跃?我们却常说云飞泉跃;山何尝能鸣?谷何尝能应?我们却常说山鸣谷应。原来我们只把在我的感觉误认为在物的属性,现在我们却把无生气的东西看成有生气的东西,把它们看作我们的侪辈,觉得它们也有性格,也有情感,也能活动。这种心理活动通常叫作“移情作用”。 “移情作用”是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身上去,仿佛觉得外物也有同样的情感。移情作用是和美感经验有密切关系的。移情作用不一定就是美感经验,而美感经验却常含有移情作用。美感经验中的移情作用不单是由我及物的,同时也是由物及我的;它不仅把我的性格和情感移注于物,同时也把物的姿态吸收于我。所谓美感经验,其实不过是在聚精会神之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