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512247

2024届高考写作指导:思与行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49次 大小:1672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4届,高考,写作,指导
  • cover
思与行———2023年12月各地高三联考作文金题及导写 金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材料一: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论语·公冶长篇》 材料二:要像行动者那样思考,要像思考者那样行动。———【法】亨利·柏格森 以上两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审题指导: 题目有两则材料,第一则材料出自《论语》,意思是:季文子办事,要反复考虑多次后才行动。孔子听到后,说:“考虑两次就可以了。” 第一则材料亨利 柏格森的话意思是要像行动者那样有决断力和行动力去思考,又要像思考者那样用平静客观的思考方式去行动。 可见,题目呈现了关于“行”与“思”关系的看法,体现了思辨性。思是行的基础,行是思的结果。任何想法最后都要落实在行动上,否则就是一纸空谈。凡事要先思考,然后再行动。“先思后行”是一种谨慎而理性的态度。俗话讲“冲动是魔鬼,三思而后行”。无论干什么事情,都需要先思考应该不应该做,如何去做,做后的利弊权衡等,通过充分地思考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情况,并减少错误和风险。如果不思考就行动,行动就可能会出现错误,从而造成一定的损失。当然,如果思考过多,往往又会思想负担重,在行动时会畏首畏脚;有时考虑过于周到,反而容易错失良机,徒留遗憾。所以有时“三思”又显得太过多余,放手一搏反而是最优的选择。总之,无论是谨慎地进行充分思考还是勇于尝试并及时总结反思,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复杂多变的现实环境。只有在思维与行动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果,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对个人成长而言,有些事是非立决,对错分明,思考清楚后,要立刻去执行,过度的思考不是缜密,而是拖延了时机,机遇稍纵即逝。对于国家和民族发展也是这样,重大决策,也要依照原则标准,拿出方案,一旦考虑成熟就以强大的执行力付诸行动,推动国家建设事业的发展。 从“联想和思考”可知,文体是记叙文或议论文。若写记叙文,写人叙事要紧紧围绕思与行的关系展开,可以运用欲扬先抑、对比衬托、心理刻画、细节描写等多种手法来突出事件或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思与行的辩证关系。若写议论文,可以先表明观点:三思后行会误事。主体采用并列式结构。分论点一,瞻前顾后的行为却会使我们的行动处处掣肘;分论点二,但由于人主观意识之局限,过度三思,却往往陷入一叶障目之境。结尾处:吾辈青年,切不可陷入过度思考的泥潭,当立足自身,果断抉择。 则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两则材料,第一则材料出自《论语》,意思是:季文子办事,要反复考虑多次后才行动。孔子听到后,说:“考虑两次就可以了。” 第一则材料亨利 柏格森的话意思是要像行动者那样有决断力和行动力去思考,又要像思考者那样用平静客观的思考方式去行动。 可见,题目呈现了关于“行”与“思”关系的看法,体现了思辨性。思是行的基础,行是思的结果。任何想法最后都要落实在行动上,否则就是一纸空谈。凡事要先思考,然后再行动。“先思后行”是一种谨慎而理性的态度。俗话讲“冲动是魔鬼,三思而后行”。无论干什么事情,都需要先思考应该不应该做,如何去做,做后的利弊权衡等,通过充分地思考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情况,并减少错误和风险。如果不思考就行动,行动就可能会出现错误,从而造成一定的损失。当然,如果思考过多,往往又会思想负担重,在行动时会畏首畏脚;有时考虑过于周到,反而容易错失良机,徒留遗憾。所以有时“三思”又显得太过多余,放手一搏反而是最优的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