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519028

浙江版九年级上册科学期末题型复习-酸碱盐图像问题(含答案)

日期:2025-05-06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9次 大小:99533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浙江,酸碱,答案,问题,图像,复习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期末题型复习-酸碱盐图像 题型一:pH变化类 1.向稀硫酸中逐渐加入物质X后,溶液的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物质X应是(  ) A.铁 B.氢氧化钠 C.水 D.碳酸钙 2.二氧化硫是有刺激性的有毒的气体,其水溶液叫亚硫酸(H2SO3),硫化氢(H2S)是一种具有剧毒的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其水溶液叫氢硫酸(H2S).又知相同条件下H2S的酸性小于H2SO3,现在室温下向饱和H2SO3溶液通入过量H2S气体,反应方程式为:2H2S+H2SO3═3S↓+3H2O,则溶液的pH随通入H2S体积的变化曲线正确的是(  ) A. B. C. D. 3. 向一定量 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其pH与所加水的质 量m的关系图征确的是(  ) A. B. C. D. 4.烧杯中盛有x溶液,逐滴加入(或通入)y物质,烧杯内液体的pH变化如图所示。则符合该变化的一组物质是(  ) x y A KOH 稀HCl B 稀H2SO4 BaCl2溶液(少量) C Ca(OH)2 CO2(适量) D Ca(OH)2 KNO3溶液(少量) A.A B.B C.C D.D 5.向稀盐酸中加入某物质,其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该物质可能是(  ) A.H2O B.AgNO3固体 C.浓盐酸 D.KOH固体 题型二:中和反应类 1.小陈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酸碱中和”实验,并用酚酞作为指示剂,实验测得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由此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B.点a所示溶液中含两种阴离子 C.实验过程中溶液共呈现三种颜色 D.若将点b所示溶液与碳酸钠混合不会产生气泡 2.利用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对稀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进行探究,获得pH一质量图像和温度—质量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溶液为稀盐酸 B.B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为NaCl C.加入30gX溶液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D.从A点到B点温度下降,说明该反应吸热 3.某校科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钾两溶液探究酸碱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K2SO4和H2SO4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钾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D.由B点到c点的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1题图) (2题图) (3题图) 4.在做酸碱反应的实验时,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渐加入稀盐酸。烧杯内相关物质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5.电导率是衡量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在相同条件下,电导率与离子浓度(单位体积内的离子数)成正比。如图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电导率曲线,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电导率减小可能是由于溶液中离子数量逐渐减小 B.M点时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C.N点时溶液中的离子数大于P点 D.该实验证明溶液中始终含有带电的粒子 6.向盛有20克10%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入7.3%的稀盐酸,下列是关于烧杯中溶液总质量或溶液pH随盐酸质量变化的关系图(Q点表示恰好完全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题型三:优先反应类 1.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图像来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的量的相互关系。现一烧杯中含有HCl和CuCl2的混合液,将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混合液中直至过量(CuCl2溶液看成中性),则反应中各个量的图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B.甲、乙 C.乙、丙 D.甲、丙 2.向一定质量的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并振荡。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随加入Na2CO3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有气泡生成 B.bc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有沉淀生成 C.从a点到c点,溶液中NaCl的质量逐渐增大 D.从b点到c点,溶液的pH逐渐增大 3.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