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534187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4-05-13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8次 大小:186793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3-2024,学年,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
  • cover
教学设计体例表 教学设计个人信息 准考证号: 姓名 单位 联系方式 设计者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借助直观表征建立乘法模型--《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学段 低 年级 二年级 相关领域 数与代数 教材 书名: -出卷网-: 人教版 出版日期: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在《课标》中提出:“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它是《课标》中新增加了一个核心概念。什么是模型思想呢?它是数学符号、数学式子以及数量关系对现实原型简化的本质的描述。广义地说,一切数学概念、数学理论体系、数学公式、数学方程以及由之构成的算法系统都可以成为数学模型。“建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数学化”的过程,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某种带有“模型”意义的数学结构的过程。考虑到低年级儿童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时期,因此,在这节课中,我想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选取合适的素材作为学习内容,让学生用生活中的真实情境揭示数学本质,从而建立起乘法模型。 教学背景分析 ; (一)教材分析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乘法概念的起始课。教材中共设计了3个例题。例1借助学生摆小棒这个活动,引导学生列出同数相加的式题以及不同数相加两种算式。接着,通过分类将它们分离开来,重点研究同数连加的算式,为后面理解乘法的意义提供了表象支撑,揭示乘法意义及读、写法。 例2呈现出了图画、加法算式以及乘法算式。图形表征和符号表征的对照出现,帮助学生沟通三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乘法模型的理解。在此基础上,介绍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例3意图让学生体会“用乘法算式表示真简便!”。这一点的表述与以前北京版的教材有所不同。以前的教材中,强调的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比较简便。”对比两种说法,我将关注点放在了“表示”二字上。之所以做出这样的改变,我想是由于在这个阶段中,乘法对于学生而言,改变的主要是表示方式上,它更侧重于学生对于乘法算式的理解和感受上,而不是冷冰冰地叙述概念。所以使用“用乘法算式表示真简便!”这样的表述方式更为准确。这部分教材的编排,采用的是等量组聚集模型,便于学生理解。在后面的教材中,教材有步骤地呈现其他,帮助学生全面建立乘法概念。如:在3的乘法口诀情境图的呈现上,以及P74的练习中出现了乘法的矩形模型。 (二)学生分析1.知识基础学生是在充分建立加、减法模型,能够灵活运用模型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来学习乘法的。有些孩子已经能够背诵乘法口诀表,甚至有些孩子还能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可是这样的知识基础不能说明孩子已经认识了乘法。这些表现多数是孩子机械性记忆以及模仿训练的结果。孩子们并没有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真正建立概念。对于“为什么要学习乘法?什么情况下我们就可以使用乘法进行运算?它与学过的知识有什么联系?”学生并不清楚。2.能力基础学生正处于由前运算阶段向具体运算阶段过度的时期,学生已经能开始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而且在学习加法和减法的时候,学生也经历过由具体情境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这个过程。因此,学生具备从丰富表征中抽象出乘法模型的能力。(三)我的思考 面对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通过怎样的教学方式才能帮助他们真正建立起乘法模型呢?(四)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1.借助学生的认知冲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乘法的必要性。2.沟通多种直观表征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乘法模型。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思考的过程,切实感知乘法产生的必要性。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建立乘法模型。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及各部分的名称。2.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