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57048

备战2015年高考语文百题精炼系列(5个专题)

日期:2024-05-0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5次 大小:62077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备战,2015年,高考,语文,百题,精炼
    备战2015年高考百题精炼系列(二) 十三、(15届河北正定高三上第五次月考)古代诗歌阅读(11分) [双调]清江引 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26.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点染出怎样的画面?“芭蕉雨声”烘托出怎样的情思?(5分) 27.这首小令的后三句与“问我归期未”是什么关系?试从表现手法上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案】 26.用西风、红叶、黄花、芭蕉、雨声点染出一幅萧瑟的秋景。“芭蕉雨声”烘托出作者思念家乡,辗转反侧的愁思。 27.后三句并未从正面回答“归期”是否已定,而是融情于景,情景相生。北雁在霜林如醉的长空里哀啼,行人在黄花已瘦的疏篱边痛饮,把“有家归未得”的矛盾心情和“家乡何处是,忘了除却醉”的深沉乡思作了出色表达。而秋雨打蕉,惊醒了神游故国的美梦。句句写景,句句抒情,情景高度统一。 【解析】 26. 试题分析:作者从自然景物入手,通过视觉,如西风、红叶、黄花、芭蕉和听觉,如雁啼、雨声的描写,细腻而形象地渲染出作者思乡情切。“西风”“红叶”“芭蕉”“雨声”这些都富有季节特征的常见意象,秋意尽显,颜色鲜明,一组景物构成意境,萧瑟中带着热烈,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衬托出自己浓浓的思乡情,抒发了游子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浓烈的愁情,全诗以景衬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芭蕉雨声”烘托出作者因无法回乡而心生焦虑,但焦急之情却无从排遣。此时的芭蕉雨声就越发显得恼人心绪。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7. 试题分析:“问我归期未”是词的中心句,悲伤、惆怅的氛围由此展开。词尾以梦结束。“问归期”却以景作答,融情于景将主观感受融入客观景物;借北雁飞翔于如醉的霜林和在长空地哀啼;诗人在黄花满地的疏篱边醉饮;秋雨打蕉叶惊醒思乡梦的形象画面,写出了作者因不能回乡,力求排解郁结心中的的思乡怀远之情而不得的苦闷。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十四、(15届黑龙江实验中学高三上第三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归嵩山作 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注】①这首诗是王维仕途失意,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作。次年王维即在张九龄的荐举下结束隐居,出任右拾遗。②长薄:绵延的草木丛。③闭关:佛家闭门静修。 28.请简要分析颔联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5分) 29.本诗的前两联、颈联、尾联,所透露出来的情感有着细微的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28.①拟人。②这两句以“如”和“相与还”赋予“流水”和“暮禽”人的思想感情,仿佛它们对诗人有深长的情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③表面写物,实则写人,旨在表现自己归山时悠然自得之情。(“拟人”1分。解释其运用2分,思想感情2分。)(以下答案可酌情给分:(1)对偶,句式整齐,有节奏感;(2)比喻:流水句比喻一去不复返的意思,表示归隐的坚决态度。) 29.①前两联写出发时看到的景色,反映出诗人安详闲适的心境。②颈联以荒城、古渡、落日、秋山等意象,描绘了一幅黯淡凄凉的傍晚野外秋景图,衬托出作者接近归隐地时的凄清心境。③尾联,作者写自己要闭门谢客、静心独处、不问世事,情绪又趋向平和。(分三点,每点情感1分,分析1分。) 【解析】 28.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表现手法及表达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根据平时对表现手法的了解,结合着关键诗句分析,“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一句中,“流水”“有意”,“暮禽”“相与还”,将流水、暮禽人格化,故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拟人的一般性作用是生动形象,故可结合着“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