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628506

1.1《氓》练习 (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6次 大小:6886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练习,答案,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
  • cover
1.1《氓》练习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回答下面各题。 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不思其反 B.隰则有泮 C.不可说也 D.匪来贸丝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怨灵修之浩荡兮 B.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恐美人之迟暮 C.兄弟不知,咥其笑矣/惟草木之零落兮 D.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偭规矩而改错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长太息以掩涕兮 B.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怨灵修之浩荡兮 C.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忍尤而攘诟 D.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驰椒丘且焉止息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305篇诗歌,在先秦时期被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用了赋的手法,桑葚是甜的,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不容易脱身。 C.“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运用了比和兴的艺术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主人公的极度憔悴和无情被弃。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兴中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男子却变化无常,我的痛苦没有尽头”。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诗经·风雨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①。 既见君子,云胡不夷”②。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③。 既见君子,云胡不瘳④。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注]①喈(jiē)喈:鸡鸣声。②夷:平,指心中平静。③胶胶:鸡鸣声。④瘳(chōu):病愈,此处指愁思萦怀的心病消除。 5.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情境的选择上,本诗既写未见之前绵绵无尽的相思之苦,也写相见之后载笑载言的欢聚之乐,更是重章渲染“既见”之时的喜出望外之情。 B.这首诗通过变换三个表心理状态的动词———夷”“瘳”“喜”来表现思妇情感的变化。 C.每章首两句,都以风雨、鸡鸣起兴,这些兼有赋景意味的兴句,重笔描绘出一幅寒冷阴暗、鸡鸣四起的图景。 D.这首诗的写景用词十分讲究,如“潇潇”从听觉写出夜雨骤急,“如晦”从视觉展现眼前的景象。 6.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作用? 三、作文 7.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学期,高一语文备课组每周依据进度在全年级推进《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各班定期召开读书交流会。本期交流会聚焦的是薛宝钗、史湘云、林黛玉、贾宝玉在“仕途经济(通过科举步入仕途以实现经国济世之报负)”上的分歧: 材料一:“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薛宝钗(选自《红楼梦》第四十二回) 材料二:“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史湘云(选自《红楼梦》第三十二回) 材料三:或如宝钗辈有时见机导劝,宝玉反生起气来,说:“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