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637912

统编版语文二下12寓言二则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0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7次 大小:1895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统编,语文,二下,寓言,二则,教学设计
  • cover
12《寓言二则》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包括《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两则寓言故事情节简单有趣,都把深刻的道理寄寓在短小的故事之中,故事浓缩成了两个常用的成语,给人启发与教育。现实生活中,“亡羊补牢”的人有很多,“揠苗助长”的现象也不鲜见。两则寓言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 次丢羊后,街坊叫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认为羊已经丢了,不用修羊圈;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揠苗助长》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巴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不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办坏。 两则寓言条理清楚,语言通俗易懂,通过对人物语言、心理、动作的描写,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如“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表现出养羊人的不以为然。“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把种田人焦急的心情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另外,用词准确生动也是这两篇课文的突出特点。如,“赶紧” 一词, 描写放羊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动非常迅速,生动表现了养羊人前后态度的变化。又如,“转来转去”“巴望”“天天”则表现了种田人急切的心情。 课后第一题,结合课文理解落实。 课后第二题旨在通过比较句子,感悟动词前加上修饰成分的作用。可先让学生读读两组句子,说说每组的第二句与第一句有什么不同。再说说第二句加了这个词后有什么好处。第一组句子的第二句,加上了“赶紧”一词,体现了事情的重要和紧迫。如果不赶快堵上那个窟窿,羊还会被狼叼走。第二组句子的第二句,加上了“焦急地”以后,把那个种田人非常急切的心情明确地表达出来了。 课后第三题可结合课文理解进行。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典型事刚,让学生感悟生活中类似的人和事。 教学目标 1.会读“语、则”等15个生字、会写本课“亡、牢”等8个生字,会写“亡羊补牢、劝告”等5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 3.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词语“赶紧、焦急”在句子中的作用。在朗读、想象中体会两则寓言的寓意,背诵文章,积累生动的句子。 4.培养学生了解事情的发展规律,知道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会读“语、则”等15个生字、会写本课“亡、牢”等8个生字,会写“亡羊补牢、劝告”等5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让学生明白寓言中说明的深刻道理。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抓住课文的内在联系,分析因果揭示寓意,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道理猜故事。 狐假虎威、坐井观天、寒号鸟、我要的是葫芦。 2.理解寓言、二则。 朗读题目。 二、学习《亡羊补牢》 1.自读课文,想想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2.出示生字词,朗读,识记。 羊圈、窟窿、钻进去、叼走、街坊、劝告、后悔、从此。 多音字:圈、钻。 坊读轻声。 3.用上词语说说主要内容,可以按照起因、经过、结果说一说。 个别说,指导简洁明了。 同桌交换说。 4.朗读对话,添加提示语。 街坊:语重心长、苦口婆心、不厌其烦。 他:不以为然、满不在乎、毫不在意、不屑一顾、漫不经心。 分角色朗读。 读到这里,你喜欢这个养羊人吗?为什么? 不喜欢,他不听劝告,一意孤行。 5.第二天,发生了什么? 个别读第四小节。你们听出他重读了哪个词? 采访:为什么重读“又”? 好在他醒悟了,理解后悔。用如果……就……表达养羊人的后悔。 他又是怎么做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