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闻通讯的读写经验———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是三篇通讯报道,且都是人物通讯。从文体来看,这是一类特殊的记叙文,在内容上如何展现出通讯文体的独特性,在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自主建构,在结果上如何升华人物通讯中的情感体验,是本设计重点关注的问题。以此三点为基础,本设计以课段为组织形式,两个课段各有三课时,课段一的前两个课时为阅读课,第三课时开始转化写作经验;课段二为实践课,以学生访谈活动为主,教师在前中后三个节点相机指导,最终希望实现读写转化,建构新闻通讯的读写经验。 二.教学目标 (一)目标展示 1. 通过学习《喜看稻菽千重浪》,体会通讯文章通过典型事件和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理解人物通讯事实和观点的关系,能通过事例选取和用词用语的解读,初步辨析和把握新闻的报道立场。 2. 通过学习《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深化对典型事件和细节描写的理解,深入理解事实和观点的关系,掌握辨析和把握新闻立场的方法。 3. 通过学习《“探界者”钟扬》,总结典型事件和细节描写的写作方法,思考观点和事实之间建立关系的创作方法,体会展现新闻立场的写作方法,感受文中蕴含的情感。 4. 通过“劳动最光荣”通讯报道的访谈和撰写活动,将阅读和写作通讯的经验进行转化,体会合作探究的过程,深化对“劳动”的认识和情感体验。 (二)目标说明 高中语文课标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任务群强调学生应掌握“实用性文本的独立阅读与理解,日常社会生活需要的口头和书面表达交流”,同时应“增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新闻通讯便是一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用性文本。第一课段第一课时,教师为学生阅读理解提供抓手,第二课时,则更关注学生的“独立阅读与理解”,而撰写访谈后的通讯报道并加以反馈,则是希望学生在作业完成的同时,感受到情感的力量和自身社会价值的实现。 必修上册语文教材则对通讯这类文体的讲授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在单元导语中,强调“学会分析通讯的报道角度,理解事实和观点啊的关系,抓住典型事件,把握人物精神”“了解新闻评论的特点,学习阐述观点的方法”“辨析和把握新闻的报道立场,提升媒介素养”。在学习提示部分,又指出“三篇通讯都很注意通过具有典型意义的时间来表现人物的优秀品质”“三篇通讯还着力刻画了一些细节”“作者如何从不同的渠道采集材料,又是怎样多角度、分层次进行报道的”。在单元任务部分,则又提示“阅读本单元的三篇人物通讯,以表格的形式梳理其中的具体事件、人物精神、作者立场”。总之,典型事件、具体细节、事实与观点、报道立场、报道逻辑这几项,是人物通讯的学习重点。 三.教学环节 (一)课段一:通讯文章阅读鉴赏 1. 第一课时:《喜看稻菽千重浪》讲解 (1)文本解读 《喜看稻菽千重浪》是一篇通讯报道,也是新闻传媒类的实用性文本。针对这类文体,要先学会读,再学着写。而就这篇文章来说,符合了一篇通讯所应具有的基本特点: 首先,文章抓取了典型事件来表现人物形象。在第一部分“曾记否,到中流击水”中,中心事件是袁隆平在1961年发现“天然杂交稻株”的往事,在中心事件中,穿插着细节的刻画。举个例子,“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这一段话,写出袁隆平小心谨慎、严谨认真的人物性格。 其次,文章第二部分的描写,有助于分析事实和观点的关系。“有人说,袁隆平具有敢于挑战的勇气和信心”一句话,是第二部分的核心观点。有了观点,就要有事实的支持。本部分的中心事件,袁隆平终于找到了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