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642523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课件(共13张PPT)

日期:2024-05-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4次 大小:195356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6
九年级,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PPT,13张,课件,语文
  • cover
(课件网) 选自《 》卷二。 临江仙, 。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宋·陈与义 陈与义集·无住词十八首 词牌名 【作者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 河南)人,宋代诗人。前期诗作明快清丽,多表现生活情 趣;靖康之变后,经历了战乱生活,伤时忧国成为其诗作 主要内容。 【背景链接】 这首词大约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或六年,陈与义 退居僧舍,追忆洛阳朋友和旧游而作。此时的他,饱受家国 之痛,备尝颠沛之苦,抚今追昔,百感交集,遂作此词。 1.朗读词,体会情感。 这首词通过今昔对比,抒发了对 的留恋,对 的悲痛,对 的伤感和对 的感慨。 往日生活 国家沦陷 漂泊生涯 历史兴亡 一、再读课文,思考交流 使用了 、 、 、 、 等 意象营造出 、 、 的意境。 午桥 (长沟)流水 月影 杏花疏影 笛声 优美 恬静 闲适 2.分析意象、意境: 1.朗读,疏通诗意。 上片中,词人使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古往今来有多少兴亡旧事,都寄托在夜半响起的渔歌之中。 【参考译文】 在杏花稀疏的清影里,我们吹笛直到天明。 回忆当年在午桥上酣饮,同座的多是杰出才俊。 长沟中的月影随水悄然无声地流去。 二十余年如同一场梦,我虽然活着,(但回首往昔,) 只觉得心有余悸。 闲来无事登上小楼,观赏雨后初晴的月夜美景。 二、品读鉴赏 与“长沟流月去无声”一句组成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 动静结合,表达了词人对过往美好生活的怀念。 1.长沟流月去无声。 写出环境的 ,隐喻 。 幽雅静谧 盛世年华悄然逝去,时光难再 2.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点明 。“如一梦”喻示作者身经 浩劫,如历噩梦的心境。“惊”写出作者饱尝 、 的痛若。 3.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时间之长 颠沛流离 国破家亡 “新晴”照应“ ”,通过“月色”将目前处境与 忆中之事联系起来,抒发了 的伤悼之情。 4.闲登小阁看新晴。 长沟流月 月色虽好而欢乐不再 ③从二十多年的转瞬即逝到夜登小阁之“闲”,感慨时光飞逝 而功业无成。 “闲”: ①从洛阳旧游到偏居江南之闲,感慨国事的盛衰兴亡。 ②从昔日与英豪交往到如今此身独在之“闲”,感慨个人知交 零落。 从黄昏到夜阑,词人“闲登小阁”,回首往昔岁月,深深 感到时光不再,豪情已减。洛城的繁华、午桥的宴饮、幽雅的 杏花、悠扬的笛声,如同沟水中的月影,都已远去。经历国破 家亡的流离之苦,看破尔虞我诈的宦海沉浮,世事沧桑,人生 如寄,不胜感喟。词人以清新之语,写怅惘之情,在追昔抚今 中,抒发了落寞孤寂的情怀。当个人的愁苦融入历史的长河, 那愁苦便淡去许多,成为渔唱樵歌,成为集体的记忆。 三、巩固延伸 (一)理解型默写 1.《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把国家兴亡和人生 感慨都托于“渔唱”,去作哲理性的思考表达词人旷达的胸襟的 句子是: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2.作者以饱蘸着久历艰难和劫后余生的血泪的笔触,概括国 家和个人的激剧变化的情况,写下的感慨深沉的句子是: 3.词中组成一幅富有空间感的恬静、清婉、奇丽的画面,将 充满闲情雅兴的生活情景真实地反映了出来的词句是: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四、课后达标 1.背诵并默写《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