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669778

3.4平均速度的测量(共24张PPT)-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09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2次 大小:6795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平均速度,测量,24张,PPT,-2023-2024,学年
  • cover
(课件网) 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 3.4 平均速度的测量 目录 01 02 03 04 学习目标 本课内容 重点与难点 课后作业 PART 01 学习目标 1. 掌握平均速度的测量方法; 2. 熟悉各种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3. 能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物体运动状态。 PART 02 重点与难点 1. 难点:掌握准确测量物体行驶路程和时间的方法; 2. 重点: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以及测量仪器的使用和误差处理。 PART 03 温故知新 1.速度的定义是什么?速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公式: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机械运动有哪些分类? 按照运动路线,机械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直线运动中,按速度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PART 03 温故知新 实验: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目的、原理和实验器材 实验目的:用刻度尺和停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路程和时间。 器材: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 PART 04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S1 S2 金属挡板 s3 t3 t2 t1 S3= t3= s1-s2 t1-t2 PART 04 实验探究 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实验记录表格:(记录结果要有单位) V2= t2= S2= V3= t3= t1- t2= S3=S1-S2= V1= t1= S1= 平均速度 运动时间 路 程 PART 04 实验探究 处理和分析数据: V2= t2=2.5 S2=0.3 V3= t3= t1- t2= S3=S1-S2= V1= t1=4 S1=0.6 平均速度(m/s) 运动时间(s) 路 程(m) PART 04 实验探究 处理和分析数据: V2= t2=2.5 S2=0.3 V3= t3= t1- t2= S3=S1-S2= V1= t1=4 S1=0.6 平均速度(m/s) 运动时间(s) 路 程(m) 0.3 1.5 0.2 0.12 0.15 PART 04 实验探究 6.得出结论: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快。 7.评估与交流: (1)该实验实验误差主要来自哪几个方面? ①是受工具精度所限;②是测量者反应速度和读数误差;③是装置光滑度不均匀带来误差。 PART 04 实验探究 金属片 实验时注意观察停表的示数。 PART 04 实验探究 金属片 将金属片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上半段路程:0.3m 金属片 PART 04 实验探究 金属片 实验时注意观察停表的示数。 PART 04 实验探究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速度越来越快,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结论 PART 05 新课讲授 1. 公路上,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它用30s追上了它前方450m处的一辆匀速行驶着的自行车,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 ( ) A. 5m/s B. 10m/s C.15m/s D. 20m/s A PART 06 课后练习 2.如图所示,一列长为120m的火车匀速通过一座3000m长的大桥,火车完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100s,求火车过桥时的速度是多少? L3 L1 L2 PART 06 课后练习 PART 06 课后练习 3.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数字方框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PART 06 课后练习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填“大、小”) (3) 根据信息回答: SAB= cm, tBC= s, vAC= m/s。 小 5 1 0.033 PART 06 课后练习 归纳总结 测量平均速度 原理 方法 器材: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 注意事项 测路程:刻度尺 测时间:停表 课后作业 完成随时随练练习题1-5 总结本节课知识点,并绘制思维导图 预习下一节知识点 下节课再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