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674598

10-1《兰亭集序》课件(共34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2次 大小:2740256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0-1,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自然与生命的交响 ———《兰亭集序》 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集序》是中国书法史上的至宝,虽然真迹已经隐没,但历代摹本亦足以令人赞叹不已。 袒腹东床 以书换鹅 作者简介 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临沂),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因王羲之曾任右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 王羲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二王”。他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 代表作品有《王右军集》《兰亭集序》等。 作者趣事 晋代的大士族郗鉴欲与王氏家族联姻,就派了门生到王家去择婿。 王导让来人到东厢下逐一观察他的子侄。 门生回去后对郗鉴回报说:“王氏的诸少年都不错。他们听说来人是郗家派来选女婿的,都一个个神态矜持。只有一个人在东床上袒胸露腹地吃东西,好像不知道有这回事一样。” 郗鉴听了,说:“这就是我要找的佳婿。”后来一打听,知道坦腹而食的人是王羲之,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袒腹东床 作者趣事 王羲之7岁开始练习书法,勤奋好学。17岁时,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偷来阅读,看熟了就练着写。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不知写完了多少墨水,写烂了多少笔头。他每天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 墨池传说 作者趣事 传说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他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技艺炉火纯青,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 入木三分 背景简介 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上已节),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参加修禊之礼,举行过一次盛大的风雅集会。参加的名士,有“东山再起”的司徒谢安、“ 掷地作金石声”的辞赋家孙绰,潜心物外的高僧支遁等四十一人。 这天天气很好,名士们分坐在溪水两旁,饮酒赋诗。他们做曲水流殇之饮,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首。之后王羲之将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 解题 《兰亭集序》 “序”是一种文体,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前言、引言之类的小篇幅文章。大致可以细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赠序、二是书序。 赠序———是指亲友间,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时相赠的文章,如:明代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书序———是著 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 如:《<呐喊>自序》、《兰亭集序》。 “文翰之美,自兹以还,亦未见的然有以过之者。”堪称千古名文。—文徵明《重修兰亭记》 修禊 禊是一种很古老的仪式,在暮春三月上旬的巳日,到水边去洗濯,祛除不祥。上古的禊是带有原始宗教的色彩,魏晋以后,迷信色彩淡化选定三月初三,不管是不是巳日,以郊游、野餐为主要内容。后来,三月初三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文人学士喜欢在这一日举行高雅的集会,老百姓也出去到水边玩耍、春游。 会稽郡是当时北方士族聚居的名郡。山阴县(今浙江绍兴县)是江南风光秀丽的地方。暮春三月,稽山披翠,鉴水淙碧,兰花吐香,王羲之一行则选定在选定这个地方举行盛会———修禊事也”。 曲水流觞 曲水流觞是古代汉族民间的习俗,后来发展为文人墨客诗酒唱酬的一种雅事。三月上巳日,人们举行祓禊仪式,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面前,谁就取杯饮酒赋诗。 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晋代贵族、会稽内史王羲之偕亲朋谢安、孙绰等42位在兰亭修禊后,举行饮酒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