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音乐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18681993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一单元 歌唱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课件 (共30张PPT内嵌音视频)
日期:2025-05-06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00次
大小:12981539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张
人音版
,
课件
,
音视频
,
内嵌
,
PPT
,
30张
(
课件网
) 欢迎来到音乐课堂 想一想:我们在哪些场合可以奏唱国歌? 升国旗 我国运动员夺冠时 杨倩在女子十米气步枪决赛夺得首金, 东京奥运会现场首先奏响中国国歌! 香港、澳门回归时 1997年7月1日凌晨, 五星红旗与紫荆花旗在香港会展中心第一次同时升起。 国歌不仅仅是一首歌,更是国家的象征,国威的彰显。 国歌代表着一种民族精神力量。 人音版七年级上册音乐课件 执教者: 背景资料 《义勇军进行曲》是1935年由田汉和聂耳,为故事影片《风云儿女》而作的主题歌。这部影片描写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以诗人辛白华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为拯救祖国,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英勇杀敌的故事。 作者介绍 田汉(1898-1968),戏剧作家、诗人。代表作有《义勇军进行曲》,话剧《关汉卿》、《文成公主》,改编传统戏曲《白蛇传》等。 田汉(作词者) 聂耳(1912-1935)人民音乐家。他一生共创作37首乐曲,除了《国歌》外,他的代表作品我们熟悉的还有:《卖报歌》、《金蛇狂舞》、《码头工人》、《毕业歌》、《大路歌》、《梅娘曲》、《铁蹄下的歌女》等。 聂耳(作曲者) 作者介绍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国歌》的秘密,是什么力量使这首歌曲成为抗战期间全国人民战斗的号角 是什么原因使这首歌曲成为一种抗争不息、独立自强的精神 聂耳先生在《义勇军进行曲》中使用了什么秘密武器呢 让我们一起来进行一次探秘行动吧! 作品分析 初次聆听歌曲,感知其情绪、速度,并说一说歌曲分为几个乐句?你最喜欢哪一乐句?为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聆听歌曲 1 2 前奏 3 4 5 6 结尾句 前奏 1、请听前奏,说一说歌曲是由哪几个主干音构成的? 2、节奏和旋律有什么特点?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它采用分解的大调主三和弦音1、3、5和三连音的节奏构成号角式音调,具有铿锵的节奏、明亮雄伟的旋律,似在热情奔放地召唤人们奋起战斗。 前奏 演唱并思考:前奏和歌曲中哪一句是相似的?哪里不同? 连续三连音的使用使得旋律显得更加庄严而富有号召力,同时将主音1移位到强拍上也为歌曲后半拍起唱做了准备。 第一、二乐句 四度跳进 注意:弱起不等于弱唱,此处的四度跳进富有推动力,要把“起”字的冲击力表现出来。 第一、二乐句 连续出现的附点节奏会带来什么样的音乐情绪呢? 连续出现的附点节奏加强了的推进,表达出一波又一波涌动的力量。 第三乐句 聂耳先生为什么会在这一句加入重音记号呢? 警句 “中华民族”四个字连用四个重音记号使人感觉到坚定有力,特别是“到了”两个字改用了八分音符加重音记号,节奏突然紧密,更突出了斩钉截铁的感觉。 蓄力 第四乐句 预示着中国人民发自心底的力量,终于引出了有力的吼声。 演唱这一句时要与第三乐句形成对比,力度减弱,但是注意弱而不虚。在弱唱的基础上强调字头的唱法去表达心底的力量。 第五乐句 旋律“上行”,首尾呼应,渐强的力度,把全曲推向高潮。 第六乐句 想一想,这个地方的休止符还是为了蓄力吗? 此时的休止符,将原来的时值缩短更突出了歌词形象,短促有力,表达出坚定果断的决心。 结尾部分 一气呵成,唱出坚定不移,势不可挡之感。 如果去掉最后一个“进”字,那演唱又会是怎样的感觉呢? 从语法上看有些多余,但这却是画龙点睛之笔。“进”出现在强拍上,一方面是使得歌曲更具有创造性,可以连续反复的唱,另一方面也使得歌曲增加了终止感,又体现出无限的余味,象征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挠。 国歌的音乐特点: 弱起、休止符的使用,营造紧张迫切、坚定刚毅的音乐情绪。 G大调主三和弦,以分解和弦的形式贯穿全曲。 节奏鲜明:附点、三连音节奏加强了音乐的推进,突出音乐风格。 强弱力度的变化,突出了主题思想 完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其他版本初三上学期《歌剧漫谈》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03-25)
湘教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会师歌》课件+素材(2025-03-24)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采花》教学设计(2025-03-25)
(新教材)湘教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欣赏《渔舟唱晚》《百鸟朝凤》《二泉映月》课件+素材(2025-03-26)
人音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四单元桑塔露琪亚 教学设计(2025-03-23)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