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18691905
2022-2023学年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13《荷塘月色》课件(共36张PPT)
日期:2025-09-22
科目:语文
类型:课件
查看:57次
大小:626631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张
2022-2023
,
PPT
,
36张
,
课件
,
荷塘月色
,
学年
(
课件网
) 荷塘月色 朱自清 荷花 [清]曹寅 一片秋云一点霞,十分荷叶五分花。 湖边不用关门睡,夜夜凉风香满家。 该诗通过对荷花开放的季节和荷花的香味的描写,给我们描绘了荷塘晚香的美好感受。 教学目标 理解抒情散文的情景交融手法,认识“通感”的修辞方法。 理清全文结构,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散文的语言美。 知人论世,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知人论世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189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扬州人”。中国现代诗人、学者、散文家、民主战士。 著名的诗集有《踪迹》,散文集有《背影》《你我》《荷塘月色》《匆匆》《绿》《春》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27年7月,正是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的时候。 1927年7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清华园西院。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当时蒋介石发动“四 一二”和“七·一五”两次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了中国大地。旧时代正在瓦解,新时局尚未到来。爱国知识分子朱自清,面对这一黑暗现实,他悲愤、不满而又陷入对现实无法理解的苦闷与彷徨之中,这种内心的痛苦与矛盾就外化为荷塘月色的图景。作者在此想躲开恼人的现世,求得短暂的安宁,所以写下了《荷塘月色》这篇文章。 预习检测 乘(chénɡ)凉 煤屑(xiè)路 蓊蓊(wěnɡ)郁郁 踱(duó)步 弥(mí)望 袅娜(niǎo nuó ) 渺茫(miǎo ) 霎(shà)时 脉脉(mò) 酣(hān)眠 参差(cēn cī) 峭楞楞(lénɡ) 倩(qiàn)影 乍(zhà)看 妖童媛(yuán)女 题解 01 荷塘:指朱自清先生当时任教的北京清华大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是本文所要描绘的特定处所。 02 月色:月光。点明了时间,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月色是文章描绘的中心。 荷塘月色 整体感知 第1段:披衫出门。 第2-3段:荷塘小路。 第4段:月下荷塘。 第5段:荷塘月色。 第6段:荷塘四面。 第7-9段:江南采莲。 第10段:推门回家。 1.快速浏览文章,划分文章结构。 整体感知 作者简介 2.本文写了作者一次怎样的经历 (10字以内) 独自月夜荷塘散步 3.本文的文眼是什么 文眼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 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文眼往往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确定文章的中心。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4.请找出作者的行踪(明线)。 出家门 小煤屑路 观荷塘 赏四周 求宁静 小径 颇不宁静 得 宁 静 小径 失宁静 明线:空间变化 暗线:情感变化 文章的线索: (圆形结构) 作者的行踪—情感的变化 荷塘 家 家 小煤屑路 荷塘 荷塘四周 家 → → → → “ 心 里 颇 不 宁静” (寂 寞 、 苦 闷 与 彷 徨 ) 淡淡的哀愁 流露出淡淡的喜悦却又无法摆脱淡淡的哀愁 游赏线索 感情线索 家中的宁静与和谐反衬出“我”那无法排除的烦闷 → 明线 游踪 暗线 情感 赏 读 课 文体 味 妙 处 由于心里不宁静,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因为作者认为它会有另一番样子,所以才去荷塘解闷,才会有值得写的东西。 1.作者半夜里不睡觉,为什么要去“荷塘”?大家从文中能找出作者感情变化的词句吗? 深入研读 分析鉴赏 2.“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 直抒胸臆,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引领全篇,是文眼句。 3.文章4———6段分别写了那几幅画面? 明确:月色下的荷塘(渺茫)、荷塘上的月色(淡淡)、荷塘的四周(阴森) 鉴赏写景段落的三把钥匙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借代、反复等等。 写景角度:高低;远近;虚实;正面侧面;动静。 语言风格:炼字,动词,形容词,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中职基础模块上册周周练(8)(含解析)(2025-08-20)
中职基础模块上册周周练(10)(含解析)(2025-08-23)
二《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下册(2025-08-22)
吉林省全国名校中职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试卷(含答案)(2025-08-26)
中职基础模块上册周周练(9)(含解析)(2025-08-21)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