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699337

浙教版(2023)初中信息科技 七年级上册 1.2 走进物联网——演进中的中国互联网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4-06-24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7次 大小:17163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联网,教案,互联网,中国,中的,演进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演进中的中国互联网》教学设计 一、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是浙江省中学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互联网》第2课。教材包括四块内容:计算机网络、演进中的中国互联网、互联网应用体验和互联网创新发展。本课立足在世界互联网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注重探究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过程,体会互联网的快速发张历程,通过了解移动通信技术及数字中国的发展状况,让学生感受数字中国建设带来的变化,尝试让学生收集网络资料,编写一份关于“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为主题的小报告。 二、学情分析 本课学习对象为七年级的学生,他们能认识到当代中国互联网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享受到了互联网的各种便利性,但对于我国早期互联网发展过程不了解。前1课学习了计算机网络,学了计算机的发展,提到了20世纪50年代我国最早研发的“103”机,和最新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们对于移动互联网时代能感同身受,能理解“数字中国”的含义。 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指向 1.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分享,梳理互联网发展的历史。2.体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历程3.通过案例分析与思辨,了解移动通信技术及数字中国的发展状况,感受数字中国建设带来的变化 【信息意识】 能对看到、体验到的信息进行梳理和编写成小报告。【计算思维】 能对中国互联网的发展阶段有个清晰的认识。梳理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信息社会责任】 能对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产生学习兴趣,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数字中国”的学习中产生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互联网技术在中国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 教学难点:分析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中国5G通信技术的特点 通过小组合作、实践探究、分析归纳、辅以教师指导等多种方式逐一突破。 五、课前准备 学习环境:联网计算机 学习资源:学习单、思维导图工具(MindMaster) 设计思路 本课遵循《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注重反映技术更新和迭代迅速的特点,特别是我国最新的信息科技成果”,基于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把握数字化学习的特点,合理利用数字化平台,工具和资源,运用线上实验。通过提出问题引领,实践探究,逐步由学生自己通过资料的查找,收集,概括,对于我国互联网的发展进行梳理。在形成主题报告的过程中修改、迭代,通过小组合作,取长补短,形成最终的报告。 学生提出的问题链: 1.中国最早的互联网是什么时候? 2.中国最早的电子邮件发生的时间? 3.“大哥大”手机的出现是移动互联网的什么时代? 4.当经社会4G和5G指代什么? 5.数字中国的含义? 七、学习过程 (一)情境引入 激发兴趣 学习内容与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引入,揭示课题通过展示一些互联网应用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的学习;揭示课题分享应用,激发兴趣(1)小组讨论分享:早期我国互联网的特点和同时期国外互联网的比较 互联网应用的图片和视频情境驱动,引出本课学习主题,唤醒学生原有认知;感受互联网发展的速度。 (二)小组分工合作,查找资料 学习内容与活动 设计意图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1)运用搜索软件,视频网站,甚至学习平台进行查找,(2)小组讨论并交流,对资源进行甄别,下载。2.小组合作,资料收集小组合作,通过各种工具进行资源的下载整合。文字资料、视频,音频的下载是否成功的分析 (下载过程中对关于资料版权的思考)3.讨论交流,资料整合(1)分享交流:大量资料的收集方法,整理。(2)归纳小结:我们现今物联网资源收集所处时代,设想在90年代年能否成功收集视频素材? 借助各种平台,软件,搜索引擎的应用,形成大量的资源素材 各个资源的收集小组的比较中,认识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