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711138

2024届高考写作指导:刚与柔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96次 大小:1984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4届,高考,写作,指导
  • cover
刚与———2024年1月各地联考作文金题及导写 金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老聃的老师常枞病重,老聃前去看望,请求留下教诲。常枞张开嘴问道:“我的舌头还在吗?”老聃说:“当然还在。”常枞又问:“我的牙齿还在吗?”老聃说“早就没有了。”常枞又问:“你知道原因是什么吗?”老聃回答:“舌头存在,因为它是柔软的。牙齿不存在,因为它是刚硬的。”常枞说:“是这样的。世上之理已尽在其中了,我还有什么可以再教导你的呢?” 以上材料谈到了“刚与柔”的话题,对于这一话题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审题指导: 此为二元思辨型作文,二者均可谈,只谈其一而不适,二者皆谈方为宜。然谈二者何,如何谈二者,此需分清二者间的边界和适用范围。核心关键词:刚、柔、刚柔相济。首先,在材料看来,“刚”内涵在人事中可以是硬,可以是搏、可以是锋芒毕露等,但若太“刚”,犹如最硬的弓,拉的太满也会折断。因此,至刚易折(做人做事容易失败),做人做事要“刚”的有度。 其次,是“柔”。在人事中,其内涵可以是退、低头,可以是低调、也可以是潜伏等,但若太柔,犹如水至清,则无鱼。因此,太柔则靡(做人做事就会倒下失败),做人做事要“柔”的有度。 最后,“刚柔并济”。在人事中,其是为人处世最佳方式,便万物,能高低,能屈伸,人生方能顺利长远。所谓柔(低头),是适时的选择,识时务者为俊杰;所谓刚柔并济(成熟)也是辩证兼得,不能一味的追求一成不变的态度,就是柔自刚出。 驱动任务:要求学生立意要依据材料,引用材料。 范文鉴赏: 过刚易折 柔以致远 王琳琳 大雪纷飞,枝叶倒伏。红日东升,积雪消融,翠竹挺立依然,女贞树枝已断。此情此景,又听圣人点化响彻耳畔,牙齿落,柔舌在;过刚易折,柔以致远。 磐石虽岩岩,水滴石可穿。不固执,知变通,坚韧行。 琉璃易碎,过刚易折。若不知变通,太固执,轻则步入泥潭,重则香消玉殒。站在大风扬积雪扑面的泰山之巅,姚鼐悟得圣人之道,从此不再固执于庙堂上的无谓争执,转身把一身学问带入民间,泽被桐城学子,把崎岖走成通途。面对恶意与不公,沈从文默认“人生是一种沉默的斗争”,放下文学之笔,翻阅史料无数,成为中国近代服饰美学奠基人。若他们不知变通,一味硬刚,哪还有“桐城派”的红光?哪还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的芳华?刚直为骨,但过刚易折;巧变通,坚韧行,方可致远。 流水虽无形,川流已千年。不蛮干,顺时势,创新行。 流水无形,但随物赋形;山不过来,我就过去。面对传统文化的大门,有人望洋兴叹,有人一意孤行强势蛮干,建成不伦不类的仿古街,以为就是文化复兴。殊不知,故宫文创已悄然推开顺时而望的窗,河南卫视“奇妙游”已开辟创新的路,李莹等九零后们已让沉寂的甲骨文活跃在了屏幕上……泰戈尔言:“不是锤的击打,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发扬传统,文化自信,不是生搬硬套,不是固执蛮干,而是顺时代潮流的润物无声,创新而行的熏陶与感化。 桑条纷冉冉,点缀天地间。不强制,以柔动人,方得圆满。 在心里种花,人生不会荒芜;在人间种花,城市不会荒凉。圣人主张心怀仁爱,放弃霸道,施行王道;唐太宗广开言路,宽仁治天下;共产党“为人民服务”,赢得民心。一国之君爱民,国家昌盛;一城之民爱人,城市璀璨。冰天雪地中“开”出朵朵娇艳的冰玫瑰,一颗颗冻梨“开”出摆盘花,这是哈尔滨的柔情,温暖了成千上万的“小土豆们”。春风拂柳的路边“燃”起炭炉,一直“烤”到热火朝天的盛夏,这是淄博人的柔情,温暖了人心的苍凉。每个以柔爱民的时代,每个以柔动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