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719648

青岛版八年级下册11.2《图形的旋转》说课课件(共30张PPT)

日期:2025-04-11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7次 大小:20582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青岛,八年级,下册,11.2,图形的旋转,课件
  • cover
(课件网) 教学目标 所处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青岛版八上第11章“11.2图形的旋转”的第一课时。图形的旋转是继平移、轴对称之后的又一种图形变换,教材从学生生活中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出发,从实践到理论,再用理论检验实践,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旋转特点的事物,进而探索其性质,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树立运动变化观点的良好素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图形变换的认识会更完整。它不仅为本章后续学习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做好准备,而且也为今后学习“圆”的知识做好铺垫。 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说教材 轴对称、平移 青岛版《数学》 九年级(上) 第2章“2.2图形的旋转” 中心对称 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旋转,理解旋转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并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过程与方法:经历对具有旋转特征的图形的观察、分析、操作、画图等过程,使学生增强主动探索、发现数学知识的意识,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通过师生互动、合作交流以及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使用,使学生发现旋转变换所蕴含的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学会与人合作,体验成功的喜悦。 轴对称、平移 青岛版《数学》 九年级(上) 第2章“2.2图形的旋转” 中心对称 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说教材 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及性质 教学难点:概念的形成过程和性质的探究过程 轴对称、平移 青岛版《数学》 九年级(上) 第2章“2.2图形的旋转” 中心对称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说教材 教学方法 重点难点 教法:数学是一门培养人、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针对九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我选择“引导探索法”,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说教材 教学方法 学法: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归纳—应用”的实践探索中,自主参与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与应用的过程。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活动来构建与此相关的知识经验, 使学生掌握知识,从而达到知 识的运用。让学生自己发现问 题、解决问题、拓展问题。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自主探索 归纳性质 巩固练习 深化知识 归纳小结 反思提高 实例探究 培养能力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板书设计 说教材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转动的车轮 转动的时针 荡秋千 (1)上面情景中的转动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钟表的指针、秋千、车轮在转动过程中,其形状、大小、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呢? 教学过程 B O A 45 0 点A绕__点,往___方向,转动了__度到点B. O 顺时针 45 认识旋转 认识旋转 P B A B / A / 90 0 线段AB绕__点,往___方向,转动了__度到线段A’B’. P 逆时针 90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按某个方向)转动一定的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旋转.这个定点叫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称为旋转角. 图形的旋转 旋转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 旋转角。 小结归纳 1 1.下列现象中属于旋转的有( )个 ①地下水位逐年下降;②传送带的移动;③方向盘的转动;④水龙头开关的转动;⑤钟摆的运动;⑥荡秋千运动. A.2 B.3 C.4 D.5 随堂练习: C 2.如图,如果把钟表的指针看做四边形AOBC,它绕O点旋转 得 到四边形DOEF. 在这个旋转过程中: (1)旋转中心是什么 (2)经过旋转,点A、B分别移动到什么位置? (3)旋转角是什么? (4)AO与DO的长有什么关系?BO与EO呢? (5)∠AOD与∠BOE有什么大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