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739364

初中劳动教育《制作泡菜》教学设计及作业设计

日期:2024-04-28 科目:劳动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0次 大小:16573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初中,劳动,教育,制作泡菜,教学设计,作业
  • cover
初中劳动教育《制作泡菜》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学 校 执教教师 学 科 劳动教育 学习领域/模块 日常劳动/烹饪 年 级 7年级 教学内容 制作泡菜 教学设计 学习主题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1.3 制作泡菜并检验亚硝酸盐含量 课时数 2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探究食材中的营养物质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课程标准分析 在课程标准中,对该节内容描述为“运用发酵食品加工的基本方法”.该条内容标准属于独立操作水平,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泡菜的制作,并尝试对亚硝酸盐的含量进行检测。通过本课题的开展,可以使学生了解生活中我们所吃的泡菜是怎么制作的,泡菜中可能含有较多的亚硝酸盐是怎么产生的,如何去测定泡菜中的亚硝酸盐的含量。 教学内容分析 通过日常生活中人们喜爱的泡菜食品,引入主题———制作泡菜并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安全,注重身体健康。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列举一些自己喜欢的泡菜,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顺利进入本课题的研究。在进行实验设计时,先给学生展示泡菜制作及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流程,让学生依据实验流程设计制作泡菜的实验步骤,并学会检测泡菜中亚硝酸盐的方法。 学生学情分析 从年龄特点来看,七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生理上,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同时,我校学生理论知识比较薄弱,但思维活跃,课堂敢于发言,素质整体上呈现多层次的特点。泡菜是四川特色菜肴之一,大部分的同学比较喜欢,对其也非常的了解,只是具体制作的过程不是很清楚,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多鼓励学生之间多交流,鼓励他们积极发言阐述共同讨论出制作的步骤。同时可以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教育。 学习目标叙写 1.了解乳酸菌的代谢特征和泡菜制作的原理、方法,尝试制作泡菜; 2.了解亚硝酸盐对人体的危害及测定其含量的原理,尝试用比色法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讨论与此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 3.通过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体会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培养学生不断发现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学生物、用生物的热情,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关爱生命的情怀。并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理念。 评价目标叙写 熟悉泡菜加工的工艺流程,掌握泡菜加工技术 在实践中验证理论上泡菜加工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 评价标准: 色泽近似原料色泽,绿色蔬菜色泽鲜黄。气味清香,成酸适;口感、清脆,稍有甜味和鲜味。 色泽(新鲜原料的色泽为5,暗褐色为0);脆度(新鲜原料为5,软烂为0) ;风味 (酸咸辣味适中为5;生青 味重、无腌制风味为0;酸味过大, 为0) 评价任务设计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1:教师活动1 从课题背景入手,介绍泡菜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的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的腌制食品,它鲜嫩清脆,可以增进食欲,帮助消化与吸收。但是泡菜含亚硝酸盐具有致癌作用危害身体健康,所以腌制食品少吃,多吃新鲜蔬菜。 展示几张诱人可口的泡菜照片,激发学生的兴趣,询问泡菜是怎样腌制的呢? 学生活动1(PO1) 学生观看视频和图片,学生进行相互交流,讲述自己的泡菜知识,思考并回答问题活动意图说明:激发学生兴趣,引入课题活动2: 阅读“乳酸菌发酵”相关资料和图片,视频,完成基础知识学习。 首先介绍泡菜制作主要参与的微生物是乳酸菌,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