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荷 塘 月 色 朱自清 写荷花的名句有哪些?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写荷花的名句有哪些?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新课导入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作家铮铮铁骨,毛泽东在 《 别了,司徒雷登 》 中说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他就是写出了 《 背影 》、《 绿 》 等著名作品的散文大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今天我们学习他的另一篇散文名作 《荷塘月色》,感受不一样的荷。 壹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幼年受士大夫家庭的传统教育,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改名“自清”入哲学系学习。1920年毕业后在江、浙一带的中学任教,极受欢迎。1925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1931—1932年在英国伦敦学语言学及英国文学,回国后仍在清华大学任教授并兼中文系主任。1948年8月病逝于北京。 著有《朱自清全集》。代表作品:长诗《毁灭》、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 等。 贰 创作背景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使国家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作为一个还没有掌握马列主义的知识分子,作者既对现实不满,又无法理解这样复杂的斗争形势,做不到投笔从戎,拿起枪来革命,于是“心里颇不宁静”,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忽然想到荷塘去,找一个幽静的环境平息自己心中的不平静。 叁 文体 现代散文是指除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之外的其他文学作品。其本身按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杂文、小品、随笔等。 散文 叁 文体 散文分类 叙事散文(记叙散文) 抒情散文 写景散文 议论散文(哲理散文) 写景抒情散文 叁 文体 散文特点 1.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3.语言优美 肆 生字词 幽僻 蓊蓊郁郁 踱着 弥望 点缀 袅娜 羞涩 渺茫 颤动 霎时 宛然 脉脉 酣眠 参差 斑驳 梵婀玲 空隙 乍看 肆 生字词 幽僻(pì) 蓊蓊(wěnɡ)郁郁 踱(duó)着 弥(mí)望 点缀(zhuì) 袅娜(niǎo nuó) 羞涩(sè) 渺(miǎo)茫 颤(chàn)动 霎(shà)时 宛(wǎn)然 脉脉(mò mò) 酣(hān)眠 参差(cēn cī) 斑驳(bó) 梵(fàn)婀玲 空隙(xì) 乍(zhà)看 理清思路 明线:行踪(外结构) 暗线:情感(内结构) 行踪路线 出门 小径 荷塘 进门 伍 整体感知 段落划分 第一部分(第1段) 第二部分(第2—3段) 第三部分(第4—6段) 第四部分(第7—10段) 写“观荷缘起” 写“荷塘月色” 写“月下遐思” 写“小径漫步、独处感受” 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品读赏析 第四段: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运用比喻的手法,将叶子比喻成亭亭的舞女的裙,荷叶本是静的,作者想象它是动的,以动写静,以虚写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荷叶舒然展放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荷叶的喜爱之情。 陆 品读赏析 1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