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780675

2024届高考语文作文指导 中华文化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92次 大小:2486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24届,高考,语文,作文,指导,中华文化
  • cover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情境写作】 生于斯,长于斯,你对中华文化怎样认知? 文化学者余秋雨认为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长寿的文明,对比希腊、巴比伦等其他文明,只有中华文明从未出现过历史断层与空白,以殷商甲骨文为代表的古文字体系一脉相承到今天。他说“中国文化有特殊生命力”,“不管到哪一代,中华文化,总在”。 英国学者罗素于1920年来到北京大学做了两年的客座教授,他预言中国人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掀起一场极端暴力的革命,然后认识到暴力不能带来和平幸福,进而结合儒家思想和西方文明的优点,重新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另外一次很伟大的文明。 从以下任务中任选一个,以“振华中学”青年学子的身份完成写作。 1.写一篇演讲稿,向来你校参观的外国中学生介绍中华文化的特殊生命力。 2.写一份倡议书,向全校师生发出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倡议。 3.写一封信,向某位政要或长者讲述你对“结合东西方优点、创造伟大新文明”的建议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有关中华文明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学生首先需要从三项任务中选择一项,然后在特定情境下加以发挥。学生需要仔细审题,严格按照要求写作,如第一项看似好写,但考场上肯定会有学生单纯介绍中华文化,而忽略了“特殊生命力”,这样只写对了一半,也属偏题的一种。近年来作文中实用性文体考查较多,倡议书也是考查较多的文体之一,学生需要记好各种文体的写作特点与写作格式,避免作文硬伤。 【参考例文】 海纳百川,卑以自牧 ———关于中华文化特殊生命力的演讲稿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欢迎各位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来感受中华文化别具一格的魅力。我是振华中学的一名学生,非常荣幸能在此发言,我的演讲题目是“海纳百川,卑以自牧”,希望我挂一漏万的介绍,能让大家对中华文化以及其特殊的生命力有初步的了解。 关于中华文化,文化学者余秋雨曾说:“不管到哪一代,中华文化,总在。”此言得之。在浩瀚无垠的岁月里,中华文化薪火相传,走过许多次繁华盛世,也历经许多次烽烟浩劫。上下五千年间,中华儿女将文化的薪火代代相传,从诗词歌赋,到琴棋书画,从诸子百家,到儒释道三教合流,浩如烟海的书籍里,沉淀了无尽的日落月升与朝代更迭。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辉煌灿烂的文明或败给战争,或败给时间,或败给自己,而中华文化却在无数次灾难面前愈发坚韧、强大,甚至以兼容并包的姿态,将灾难谱成了可歌可泣的诗篇。 中华文化何以如此坚韧,任凭岁月的千磨万击依旧岿然?其原因有很多,我想,排在首位的原因当是包容并蓄的内核,犹如水的善利万物而不争,至柔方能至刚。 国家有境,而文化无疆。虽然清朝时期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但是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华文明始终在微笑着容纳各种外来文化。战国时期,齐国的稷下学宫人才济济,百家诸子在此激烈争辩,众多学派犹如漫天星斗熠熠生辉。沧海不择细流,中华文化以海纳百川的姿态包容天地万象,方能古老而不失鲜活。 其次,这得益于中华儿女血脉里的坚毅与风骨。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大儒张载如是说。这是千古以来多少读书人的立身准则,文明的血脉得以传承,离不开那些为国为民付诸终生的仁人志士。抗日战争爆发之际,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学校在炮火烽烟中跋涉万里,先是迁至长沙,而后又迁至昆明。三所学校组建成的西南联合大学以“刚毅坚卓”为校训,任凭耳边炮火轰鸣,依然坚持将文化的火炬传承下来。他们,便是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脊梁”。艰难苦恨磨砺了中华儿女的心性,那些不曾打倒我们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