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789340

2024届高考语文诗歌专题训练春日诗(含解析)

日期:2024-06-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3次 大小:4505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4届,高考,语文,诗歌,专题,训练
  • cover
诗歌专题训练--春日诗 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①不遇 王维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 到门不敢题凡鸟②,看竹③何须问主人。 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 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作老龙鳞。 【注】①新昌里:在长安城内。吕逸人即吕姓隐士。②凡鸟:据《世说新语·简傲》记载,三国魏时的嵇康和吕安是莫逆之交,一次,吕安访嵇康未遇,康兄嵇喜出迎,吕安于门上题“凤”字而去,嘲讽嵇喜是“凡鸟”,③看竹:事见《晋书·王羲之传》,王羲之之子王徽之闻吴中某家有好竹,坐车直登其门观竹,“讽啸良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借《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比况吕逸人的住处,写吕逸人不染风尘的超俗节操。 B.诗人寻友不遇,借典故表达了未见到吕逸人的无限懊恼,可见其寻逸之心的诚笃真挚。 C.作者笔下的吕逸人所居之境,青山妩媚,流水多情,身处自然,充满隐逸生活的情趣。 D.这首诗既有上下句虚实相间,也有上下联虚实相对,笔姿灵活,变化多端,颇有情味。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请作简要分析。 3.这首诗的首联采用了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梓州登楼①(其二) 杜甫 天畔登楼眼,随春入故园。 战场今始定,移柳更能存。 厌蜀交游冷,思吴胜事繁。 应须理舟楫,长啸下荆门。 【注】①这首诗写于公元763年,此时史朝义被平定,安史之乱结束,梓州,在四川东北部。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在写登楼远望看到故园的满园春色,以及诗人想离开蜀地的心情。 B.“定”是对客观形势的介绍,“存”是表明对国家形势发展的乐观判断。 C.“冷”与“繁”、“厌”与“思”构成鲜明对比,写出了诗人许多经历。 D.尾联是诗人的想象,两句连接紧密,一气贯注,诗人的感情也达到高潮。 5.本诗与写于公元767年的《登高》都是杜甫的登高之作,但表达的感情有所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临池 南北朝温子昇 光风①动春树,丹霞起暮阴。嵯峨映连壁,飘飖下散金。 徒自临濠渚,空复抚鸣琴。莫知流水曲,谁辩游鱼心。 注:①光风:谓雨已日出而风,草木有光也。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光风动春树”既表明了雨后初晴,与下句“暮阴”写出了天气的变化,又照应了标题。 B.诗歌前两句点明了节令与时间,春天傍晚时分,树木在风中摇曳,红霞在暮霭中升起。 C.三、四句运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地描摹了临池所见的独特景观,刻画细致,颇具匠心。 D.“徒”“空”两字别有深意,与“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有异曲同工之妙。 7.王晖业尝云:“江左文人,宋有颜延之、谢灵运,梁有沈约、任昉。我子昇足以陵颜轹谢,含任吐沈。”此语极言温子昇的艺术才华,本诗作为其代表作,写景抒情颇有特色,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春日京中有怀 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①,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②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③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④。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注】①作者曾跟随武则天在东都洛阳居住、供职,并结识了许多知己和好友。第二年春,又伴驾回到西都长安。游秦,此处指游长安。②上林苑与下句中的细柳营,为汉代宫殿和军营,此处代指长安。③南桥与下句中的西第,均在洛阳。④留宾:汉游侠陈遵,豪饮好客,宴会时常取客人车辖,投入井中,以防客人中途离去。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紧扣了题目,交代出时间、地点,“愁思”一词奠定了全诗惆怅、伤感的感情基调。 B.宫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