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812246

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有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8次 大小:22728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
    保密★启用前[ 考试时间:2024年1月19日10.30--12:00] 2023-- 2024学年度绵阳示范学校八年级教育质量监测 物 理 试 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 监测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学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监测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迹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监测号、监测点、监测场号.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迹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监测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满分30分) 1.诗词是中华文明智慧的积淀,是流传下来的活化石。下列古诗词与所蕴含的声学知识,对应正确的是(  ) A.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空气能传声 B.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根据响度区分不同乐器的声音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声音的音调高 D.绕梁三日有余音,流水千山无限事———余音不需要振动 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B超诊断仪是利用次声波工作的 B.图乙中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图丙中改变试管内的水量可以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 D.图丁中人在水面下能听到岸上的说话声,表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3. 为了上网买一双鞋,小科同学测量了他脚的长度,分别是24.2厘米,24.3厘米,24.1厘米,26.0厘米,24.4厘米。小科脚的长度是(  ) A.24.60厘米 B.24.6厘米 C.24.25厘米 D.24.3厘米 4.两车的速度之比为3:2,时间之比为2:1,则两车的路程之比为(  ) A.1:1 B.3:2 C.2:3 D.3:1 5.下面四个有关生活实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北方寒冷的冬季玻璃窗上会产生冰花,是凝固放热现象 B.晾晒在太阳光下的湿衣服不久会变干,是汽化放热现象 C.炒菜前滴入热锅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是升华吸热现象 D.医务工作者戴的护目镜内侧产生水珠,是液化放热现象 6.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 猫在镜中的像 B. 水中的筷子弯折 C. 水杯的影子 D. 手机相机拍照 7.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70°,若入射光线方向不变,使平面镜绕入射点沿入射光线和法线构成的平面顺时针方向旋转40°后,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可能为(  ) A.30° B.40° C.80° D.160° 8.如图所示,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最清晰的烛焰像,下列说法正确的的是(  ) A.焦距可能为10cm B.可能是一个等大的虚像 C.焦距为18cm D.一定是一放大的实像 9.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在20 30s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大 B.甲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大于乙车达此处所用时间 C.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两车在40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10.如图所示,中国乐器二胡又称“奚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演奏前艺人常根据不同的曲目调整琴弦的松紧度,这是调节琴弦发出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传播速度 11.如图所示的是甲、乙两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是晶体,乙是非晶体 B.甲在第7min时处于固液共存的状态 C.在第4min到第8min内,甲没有吸热,乙继续吸热 D.甲的熔点是48℃,乙没有固定的熔点 12.某次凸透镜成像实验中,蜡烛经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等大实像,此时蜡烛到光屏的距离是40cm;当使蜡烛远离凸透镜10cm,调整光屏的位置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光屏上再次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