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的豆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们的豆苗》旨在达成的知识目标是描述植物维持生命需要空气、水、温度等。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知道植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并且通过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缺水的吊兰》和第3课《阳光和凤仙花》的学习,已经知道植物需要水和阳光来维持生命和生长,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知道植物生长还需要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第一个探究实验“种子的萌发条件”是为了说明空气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第二个实验是在其基础上研究温度对豆苗生长的影响。两个实验具有连续性,都是对比实验,在此过程中可指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记录,在观察记录的基础上充分的表达交流,得出结论。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在一年级时学习了《阳光下的凤仙花》和《缺水的吊兰》,年级时又经历了种植凤仙花,知道了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和水分,通过之前三年的学习他们已经对植物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植物为什么会需要这些物质并不清楚,需要学生通过做实验来验证。 课前准备 由于课堂时间和在校条件有限,所以将本节课中的两个实验前置,让学生借助家里供暖的条件下进行实验。 学习目标 1.能够描述植物维持生命除了需要水、阳光之外,还需要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2.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论,并能倾听别人的意见。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提前录制好的实验视频、观察记录表。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绿豆种子、锥形瓶、豆苗、花盆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新 课 师:同学们,春天到来了,植物们又生机勃勃地生长起来,请大家根据以前我们学习的科学知识,说说植物维持生存需要哪些条件? 生1:需要水。 生2:需要养分? 生3:是不是还需要空气和一定的温度? 师:同学们从植物的生长需求出发说出了植物所需要的物质,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物维持生存是否需要空气和温度。 同学回想学过的知识,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借助于学过的旧知,引入要学习的新知识。 2、探究“种子的萌发需要空气吗” 师:上课之初,同学们提出“植物生长是否需要空气和温度”的问题,我们现在按照“种子萌发是否需要空气”的对比实验方法来自行设计一个实验进行验证,应该怎样设计实验呢?请以小组为单位制订计划。 (小组合作完成实验计划) 师:请小组选代表把你们的实验计划展示给大家。 生:我们研究的问题是种子的萌发需要空气吗?实验准备是2组数量、大小、颜色相同的绿豆种子。实验步骤是先给两个锥形瓶各装入7粒绿豆种子,贴上序号①和②。然后给锥形瓶注水,让①号瓶中的水淹没种子的一半, ②号瓶中的水完全淹没种子。 最后将他们都放在窗台上,每天进行观察并记录。 师:他们小组的试验计划特别清楚,他们运用了一种实验方法,是什么? 生:对比实验。 师:对比实验就是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方法。在这个实验中的相同条件有哪些? 生:两个瓶子是一样的,绿豆的数量是一样的,并且环境也是相同的。 师:不同条件是什么呢? 生:两个锥形瓶里的种子有没有接触空气。 师:是的,这就是对比实验,但是他们的实验还有一个不足之处,你们能看出来吗? 生:他们没有分工。 师:好,请先肯定他们的优点再提出建议。 生:优点是操作步骤很具体,建议是分工要明确。 师:嗯,你的建议不错,既然是团队合作,分工是要明确的,明确每个人的职责,便于实验的开展。 (播放学生提前做好的实验视频) 师: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会发现,2号锥形瓶中的种子已经还在那个出了几片小芽,而被水淹没的2号锥形瓶里的种子却没有发芽,因此我们能够得出结论:种子的萌发需要空气。 探究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空气?种子萌发成豆苗,进一步用豆苗作对比实验。 通过对比实验现象,得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