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816183

3.1.2 等式的性质 课件(共27张PPT)+教案+单元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04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1次 大小:230518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3.1.2,等式,性质,课件,27张,PPT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学 科 数学 年 级 七年级 设计者 教材版本 人教版 册、章 上册 第三章 课标要求 内容要求: 1.能根据现实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能针对具体问题列出方程;理解方程解的意义,经历估计方程解的过程. 2.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能解一元一次方程. 3.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方程解的合理性. 学业要求: 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理解方程的意义;认识方程解的意义,经历估计方程解的过程;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能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等式的变形;能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合理;建立模型观念. 内容分析 本章是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属于《标准》中的“数与代数”领域中的“方程和不等式”。本章主要内容包括: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其中,以方程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全章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一元一次方程表示其中的相等关系,是始终贯穿于全章的主线,而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和解法的讨论,则是在建立和运用方程这种数学模型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 列方程中蕴涵的“数学建模思想”和解方程中蕴涵的“化归思想”,是本章始终渗透的主要数学思想. 学情分析 一元一次方程内容是在小学数学方程知识基础上的拓展和提高,是和小学数学贯通相承的,但在知识的呈现方式,学习的思维方式,解答问题的方式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学生在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可能会遇到解方程步骤不清和原理运用不清的情况,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往往有弄不清解题步骤,不设未知数就直接进行列方程或在设未知数时,有单位却忘记写单位等,也有的学生习惯于用小学算术解法,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不太适应,不知道要抓怎样的相等关系,还有的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可能还会存在分析问题时思路不同,列出方程也可能不同。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好初中教学内容与小学的衔接,加强学法指导,悟透原理,并初步形成了数学的学习习惯。 单元目标 (一)教学目标 1.能根据现实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能针对具体问题列出方程;理解方程解的意义,经历估计方程解的过程. 2.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能解一元一次方程. 3.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方程解的合理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 难点: 从对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的分析中寻求数量关系. 单元知识结构框架及课时安排 (一)单元知识结构框架 (二)课时安排 课时编号单元主要内容课时数3.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13.2解一元一次方程43.3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4 达成评价 课题课时目标达成评价评价任务3.1.1 一元一次方程1.理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的概念 2.根据问题情境寻找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1.能区分方程、一元一次方程 2.通过计算找出方程的解 3.正确分析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并列出方程活动一:认识方程 活动二: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活动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3.1.2 等式的性质1.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 2.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1.掌握等式的性质 2.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活动一:探究等式性质1 活动二:探究等工性质23.2 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1.学会合并(同类项),会解“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2.掌握移项方法,学会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并能正确对一元一次方程进行求解活动一:利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活动二:利用移项解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