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816186

3.3.2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 课件(共25张PPT)+教案+单元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08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4次 大小:16621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3.3.2,25张,单元,教案,PPT,课件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分课时教学设计 第五课时《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课 复习课口 试卷讲评课口 其他课口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学习含有分数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归纳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是学生会用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通过去分母化简一元一次方程,同时也是等式的性质2的进一步深化应用,是学生解较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是体会解方程中的化归和程序化的思想方法. 学习者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学习了合并同类项、移项,去括号等知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同时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就成为承上启下的重要内容。但对于如何去分母,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解方程的本质就是对方程逐步向“x=a”转化。 教学目标 1.会运用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 2.归纳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体会解方程中化归和程序化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解含有分数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归纳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 教学难点 正确地进行去分母并解出方程.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教师活动1: 问题1.说一说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预设: 去括号:把方程中含有的括号去掉的过程.去括号的过程其实就是运用乘法分配律.要正确应用去括号法则 移项:移项就是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注意:移项要变号 合并同类项:将等号同一侧的含有未知数的项和常数项分别合并成一项的过程 系数化为1:把方程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得到方程的解 问题2. 解下列方程: ( +3)= 解:(1)去括号,得 + = 移项,得 - =- 合并同类项,得 - = - 系数化为1,得 = 追问:能不能化去分母,把系数化为整数,使计算变得简便呢 学生活动1: 学生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四个一般步骤,为延续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解法的学习做好知识上的准备环节二:教师活动2: 解方程: ( +3)= 指出:要使方程中各项系数都化为整数,方程两边必须乘各分母的公倍数. 追问: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是多少? 预设: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6 解:方程两边同乘6,得 3( +3)=1 去括号,得 3 +9=1 移项,得 3 - 1=- 9 合并同类项,得 - 7=- 9 系数化为1,得 x= 归纳:像这样的方程中有些系数是分数,如果能化去分母,把系数化为整数,则可以使解方程中的计算更方便些. 做一做:运用去分母的方法解方程 2= 去分母 5(3 +1)-10×2=(3 -2)-2(2 +3) 去括号 15 +5-20=3 -2-4 -6 移项 15 -3 +4 =-2-6-5+20 合并同类项 16 =7 系数化为1 归纳: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使以x为未知数的方程逐步向着x=a的形式转化,这个过程主要依据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运算律等.学生活动2: 学生认真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班内汇报,在教师的点评讲解后完成相应练习,并归纳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活动意图说明: 体会运用去分母的方法将一元一次方程向x=a转化,进一步体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思路,归纳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环节三:教师活动3: 例:解下列方程 (1); (2) 解:(1)去分母(方程两边乘4),得 2( +1)-4=8+(2- ) 去括号,得 2 +2-4=8+2- 移项,得 2 + =8+2-2+4 合并同类项,得 3 =12 系数化为1,得 =4 解:(2)去分母(方程两边乘6),得 18 +3( -1)=18-2(2 -1). 去括号,得 18 +3 -3=18-4 +2 移项,得 18 +3 +4 =18+2+3 合并同类项,得 25 =23 系数化为1,得 = 学生活动3: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小组合作探究中完成例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