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830595

2024届高中语文高考专区二轮专题诗歌专题训练词牌类(一剪梅)(含解析)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2次 大小:3788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专题,2024届,高中,语文,高考,专区
  • cover
诗歌专题训练--词牌类(一剪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一剪梅·舟过吴江 (宋)蒋捷①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②,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③。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①蒋捷:生卒不详。咸淳十年(1274)进士。南宋亡,流浪漂泊,深怀亡国之痂,隐居不仕。晚年过着半隐半僧的生活。长于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②秋娘渡与泰娘桥:渡口和桥名,是当地两处有名的景点。③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指的是在家里调弄有银字的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中的“一片”写出了词人愁闷连绵不断,“待酒浇”又从急需宽解表现了他的愁绪之浓。 B.“江上舟摇……雨又萧萧”几句,用跳动的白描笔墨,具体描绘了“舟过吴江”的情景。 C.这首词景中带情,情中有景。下阕以直接抒情的方式,实写词人归家团聚的美好和谐,温馨甜美。 D.全词声韵、节奏很见特色,音韵悠扬,节奏铿锵,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2.这首词开篇即揭出“春愁”的主题,请你结合全词,简明扼要分析、概括词人“春愁”的具体内容。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一剪梅·中秋无月 辛弃疾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唯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忆对”三句是回忆以前那个花好月圆的中秋节情景:天晴风静,皓月当空,桂花飘香,饮酒乐甚,心情非常舒畅。 B.“今宵”三句,写今夜无月的情景,但词人并未直接写出,而是说今晚饮酒还是和以前一样的,但云雨沾湿纱窗的景色。 C.“浑欲”三句说词人因不见明月而忧愁,真想乘风上天去问个究竟,为什么中秋之夜没有月亮呢?但“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想问也问不成。 D.这是一首描写中秋赏月未得的词。上片通过回忆中秋月景来写今宵中秋无月的遗憾;下片借咏中秋无月,赏月不得,抒发思乡的羁旅之愁。 4.词上片在景物描写上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一剪梅 (南宋)刘克庄 余赴广东,实之①夜饯于风亭。 束缊②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③。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注】①实之:王迈,字实之,刘克庄好友。②束:捆乱麻做火把。③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词的序言来看,这首词是写作者前往广东之时,友人夜晚相送的故事。 B.“挑得”与“抛了”形成对比,表现出词人洒脱豪爽与嗜诗如命的性格。 C.“僵”字,既写马,又写人,生动写出二人冒着寒风、艰难前行的情景。 D.词的末两句写明周围人对作者行为的评价,他们认可了作者的疏狂行为。 6.请简要分析“酒酣耳热说文章”一句在词中起到的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藕香残玉簟秋”,描述池塘中的荷花色香俱残,席子已生秋凉。在这秋的氛围中,突出了词人形单影只的孤寂之感。 B.“云中谁寄锦书来”言不得夫君书信的相思。“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借收到书信后登楼望月,以此表达词人思念之情。 C.“花自飘零水自流”句,兼提落花、流水两个意象,与上阕“红藕香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