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830771

2024届高中语文高考专区二轮专题诗歌专题训练词牌类(生查子)(含解析)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8次 大小:3942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专题,2024届,牌类,生查,训练,高中
  • cover
诗歌专题训练--词牌类(生查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生查子·独游西岩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③,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③生:语助词,无义。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偃蹇谁怜汝?”这一问,写出词人的自怜怜山,自伤伤山,感情合二为一。 B.“岁晚太寒生”表面上写冬天寒气四起,实则是暗示词人悲凉的人生境遇。 C.词人在溪中月影的陪伴下,夜夜诵读《离骚》,流露出内心自在自得的情怀。 D.这首词把词人的心境投射到自然景物中去,情景交融,可称词中妙品。 2.词人笔下的“青山”和“明月”是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生查子 陆游 还山荷主恩,聊试扶犁手。新结小茅茨①,恰占清江口。 风尘不化衣,邻曲常持酒。那似宦游时,折尽长亭柳。 【注】①茅茨:亦作“茆茨”,茅草盖的屋顶。此指茅屋。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交代了词人回乡的缘由,他回归田园从事农耕,是源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B.三四句交代新建茅屋的位置,推门便可饱览清江美景。“恰”表明词人颇为自得。 C.下片由自然环境写到人事交往,从而抒发了词人对往昔宦游时光的深深眷念之情。 D.这首词以优美华丽的笔触描写词人去官退隐后的生活情景,具有浓郁的乡村气息。 4.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五代词,完成下面小题。 生查子·烟雨晚晴天 【五代】魏承班 烟雨晚晴天,零落花无语。难话此时心,梁燕双来去。 琴韵对薰风,有恨和情抚。肠断断弦频,泪滴黄金缕。 5.下列对这首词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首句以“烟雨晚晴天”起笔,状写景物,傍晚时分,天气转晴。 B.词的下片写主人公抚琴遗恨,那无言的愁恨就随熏香的风一一飘散。 C.词人在词中用“断弦频”的琴声来刻画柔肠寸断的心绪,虚意实写。 D.全词以女子抚琴时“泪滴”的描绘作结,深化愁苦之情,幽怨全出。 6.中国古典美学向来崇尚“立象以尽意”,语婉而情深。请从“象”与“意”的角度简要赏析词的上片选用“落花”“梁燕”之妙。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生查子 欧阳修 含羞整翠鬟,得意频相顾。雁柱①十三弦,一一春莺语。 娇云容易飞,梦断知何处?深院锁黄昏,阵阵芭蕉雨。 [注]①雁柱:筝有十三弦,琴柱斜排如雁斜飞,称雁柱。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着力刻画了初会和饯别两个画面,写得笔酣墨畅,婉曲动人。 B.女子弹筝至得意处,筝声婉转欢快,情感热烈,筝声、心声融为一体。 C.本词善于运用比喻,如“雁柱”“莺语”“娇云”等,增强了词的形象性。 D.本词哀乐对比鲜明,上阕充满欢乐气氛,下阕则情意孤苦。 8.结句“深院锁黄昏,阵阵芭蕉雨”是实景还是虚景?请结合全词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生查子 (宋)张孝祥 远山眉黛横,媚柳开青眼。楼阁断霞明,帘幕春寒浅。 杯延玉漏迟,烛怕金刀剪。明月忽飞来,花影和帘卷。 (注)延:嫌弃。 9.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远山眉黛横,媚柳开青眼”两句交代了女主人公的外貌特点,从韦庄的“一双愁黛远山眉,不忍更思惟”可知远山眉往往含有愁情。 B.“楼阁断霞明,帘幕春寒浅”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阵阵寒气袭入了女主人公的住处,直接写出了女子独处深闺的无聊和内心的寂寞。 C.“花影和帘卷”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