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837522

2024届高考语文诗歌专题训练词牌类(水调歌头)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5次 大小:4710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4届,高考,语文,诗歌,专题,训练
  • cover
诗歌专题训练--词牌类(水调歌头)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中秋口占 刘辰翁【注】 明月几万里,与子共中秋。古今良夜如此,寂寂几时留。何处胡笳三弄,尚有南楼余兴,风起木飕飕。白石四山立,玉露下平洲。 醉青州,歌赤壁,赋黄楼。人间安得十客,谭笑发中流。看取横江皓彩,犹似沈河白壁,光气彻天浮。举首快哉去,灯火见神州。 【注】刘辰翁:号须溪,南宋遗民。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品开篇写明月普照,作者渴望在中秋之夜与异地的友人共沐清辉,表达了对离散的感慨,对友人的思念。 B.上阕三、四句作者感慨如此良夜,古往今来不曾为谁而停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一去不返的伤感之情。 C.上阕五、六句写胡笳声传来,尚有未尽的欢乐,借景抒情,与第七句抒写萧瑟凄清之意的景物描写形成反差。 D.下阕艺术手法多样,情感丰富复杂,熔对与朋友欢聚的渴望、对皓月的赞美和对故国的眷念于一炉。 2.晚清词人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说:须溪词风格似稼轩。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 杨炎正①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②,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①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杨炎正与辛弃疾交谊甚厚,多有酬唱。②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3.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首两句中“斜日”即夕阳,除实写景物,点明时间外,同时还暗含对时光流逝、青春不驻的感慨。 B.“胭脂”两句,以乐景衬哀情。看似无理而问:西风你为什么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实则是因为此景与词人此时心境大相径庭。 C.“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三句,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化抽象为具体,极写愁之多之深。 D.下片词人发出人生如寄的感慨,运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和范蠡归隐五湖的典故,表明词人只想和这二人一样,退隐田园,弃官归隐。 4.杨炎正与辛弃疾相从甚密,酬唱很多,同时也是辛派重要代表词人,因而其词风、手法、立意方面明显受到辛弃疾词作的影响,请结合本词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①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中原一恨杳难论。却似长江万里,忽有孤山两点,点破水晶盆。为借鞭霆力,驱去附昆仑。 望淮阴,兵冶处②,俨然存。看来天意,止欠士雅与刘琨③。三拊当时顽石④,唤醒隆中一老,细与酌芳尊。孟夏正须雨,一洗北尘昏。 【注】①程珌,字怀古,南宋词人。②兵冶处:冶炼兵器之处。③祖逖,字士雅。祖逖、刘琨都是晋代爱国之士。④顽石,指诸葛亮曾垒石列战阵于江边,即 “八阵图”。 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本”字显示出作者对人为边际的不满。“谁分”二字,问得尖锐、强烈,蕴含诗人的情感态度。 B.上片“楼前多景”由多景楼楼名演化而成,照应题目,同时作者由眼前的多景引出了“中原一恨”,衔接自然。 C.本词借助比喻修辞寄托心志。如“点破水晶盆”暗指金瓯有缺,国土残破;“鞭霆力”则喻指抗金的磅礴力量。 D.下片结尾两句描绘了孟夏时节刚刚下过的一场透雨,及时地洗去了北方昏暗的沉沙。既点明时令,又以景结情。 6.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水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