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837870

2024届高考语文诗歌专题训练词牌类(声声慢)(含解析)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8次 大小:3942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4届,高考,语文,诗歌,专题,训练
  • cover
诗歌专题训练--词牌类(声声慢)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声声慢·嘲红木犀① 辛弃疾 余儿时尝入京师禁中凝碧池,因书当时所见。② 开元盛日,天上栽花,月殿桂影重重。十里芬芳,一枝金粟玲珑。管弦凝碧池上,记当时、风月愁依。翠华③远,但江南草木,烟锁深宫。 只为天姿冷淡,被西风酝酿,彻骨香浓。枉学丹蕉,叶底偷染妖红。道人取次装束,是自家、香底家风④。又怕是,为凄凉、长在醉中。 【注】①木犀、金粟:皆为桂花别名。下文“江南草木”亦指桂花。②辛弃疾的祖父辛赞为家计所累,未能脱身南下,被迫担任金朝的开封知府。故其少年时能有机会进入北宋旧宫观赏。后追记当日印象而作此词。③翠华:皇帝仪仗中以翠羽为饰的旗帜,亦指皇帝。该句指北宋徽、钦二帝被金人掳走。④释晓莹《罗湖野录》载晦堂禅师为黄庭坚说法:“当时暑退凉生,秋香满院,晦堂乃曰:‘闻木犀香乎?’公曰:‘闻。’晦堂曰:‘吾无隐乎尔。’公欣然领解。”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借唐喻宋,追忆了儿时所见北宋旧宫中高大的桂树,桂影重重,芬芳香浓。 B.词人用“十里芬芳”写桂花之多、之香;用“一枝金粟”写红木犀的耀眼出众。 C.词人认为桂花虽有彻骨的浓香,但因开在秋风萧瑟的季节,也难免受到世人冷落。 D.词人处处写花,却只出现一次本体“桂”字,表现出词人的丰富学识和表现技巧。 2.词人表面在写红木犀,实则是另有深意,请结合相关词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作于秋天,“乍暖还寒”既体现了天气逐渐变冷,也烘托出作者的心境。 B.词人在痛苦中辗转反侧无法入睡,只能借酒浇愁,风送雁声反而更增添了自己的悲愁。 C.下片写到园中菊花盛开,秋意正浓,词人独自对着黄花却无心赏花,忧伤而憔悴瘦损。 D.风急、雁过、黄花堆积、梧桐细雨、残秋黄昏,一系列意象描绘出一幅静谧的画面。 4.明代茅映评价这首词时说:“十四叠字,情景婉绝,真是绝唱。”请赏析上阕叠字中蕴含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声声慢·别四明诸友归杭 张炎[注] 山风古道,海国轻车,相逢只在东瀛。淡薄秋光,恰似此日游情。休嗟鬓丝断雪,喜闲身、重渡西泠。又溯远,趁回潮拍岸,断浦扬舲。 莫向长亭折柳,正纷纷落叶,同是飘零。旧隐新招,知住第几层云。疏篱尚存晋菊,想依然、认得渊明。待去也,最愁人、犹恋故人。 [注]张炎入元以后,不仕新朝,以“遗民”自居。此词作于元成宗大德二年(1298),五十岁的词人在四明(现浙江四明山附近的鄞州区)盘桓,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因生计所迫,只得返杭。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五句,词人交代四明之游的地点和时间,又说明了“游情”淡薄无味,迫不得已。 B.词人用“休嗟”来感叹身世坎坷,想起如今是“鬓丝断雪”的迟暮之人而百感交集。 C.“知住第几层云”隐含着词人对积极出山、早已飞黄腾达的“旧隐”的羡慕之情。 D.词的最后三句写词人归家将为故国沦亡而忧愁,更加留恋四明友人,余味深长。 6.运用典故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请结合词的下阕简要分析该手法及其蕴含的思想情感。 阅读下而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声声慢·滁州旅次登楼作和李清宇韵① 辛弃疾 征埃成阵,行客相逢,都道幻出层楼。指点檐牙高处,浪拥云浮。今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