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微小的生命体(分层作业)-2023-2024学年 五年级科学下册同步备课(苏教版) 【核心素养】 1、 通过阅读文字,知道微生物的共同特点和它们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 2、通过观察和比较微生物图片,知道微生物的种类、形状、大小具有多样性。 3、 通过提取资料中的重要信息,知道列文虎克是第一位发现微生物的科学家。 【基础作业】 一、填空题 1、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它们没有( )、( )、( ),也没有( )、( )、叶,通常要借助( )才能看清楚。 2、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中、动植物的( )和( )都生活着微生物。有的微生物还能生活在其他生物无法生存的地方,如( )、( )里。 3、有些微生物并不微小,如( )、( )。 4、新冠病毒的形状是( )。 二、判断题 1、微生物的分布非常广泛。( ) 2、有些微生物并不微小的。( ) 3、变形虫是单细胞微生物。( ) 4、藻类微生物有根、茎、叶。( ) 5、一滴水里面可能含有各种微生物。( ) 三、选择题 1.下列属于微生物的是( ) A.蘑菇 B.肌细胞 C.紫菜 2.草履虫属于 ( )微生物。 A.单细胞 B.多细胞 C.没有细胞 3.关于微生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微生物都很小 B.微生物没有头、足、眼睛 C.微生物不能生活在火山、岩石中 4.显微镜观察池塘的一滴水,我们可能观察到( ) A.草履虫 B.乳酸菌 C.感冒病毒 5.( )发现了微生物的存在。 A.胡克 B.麦哲伦 C.列文虎克 【优化提升】 四、实验探究区 制作“小水塘” 实验材料;广口瓶、冷水、土、放大镜、树叶和草等。 实验步骤;①在一个干净的广口瓶中加入( )的冷水 ②把一些树叶、草( )后放入水中,再放入一把土 ③把广口瓶放在有( )的窗边 ④3周后,用( )观察水里的变化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实验分析:①制作“小水塘”的目的是_____。 ②加池塘水的目的是_____,加树叶、 草、 土的目的是_____。 ③将瓶子放在有阳光的窗边的目的是_____;3周后再观察的目的是_____。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头 足 眼睛 根 茎 叶 显微镜 2、体内 体表 火山 岩石 3、蘑菇 木耳 4、球形 二、判断题 √ 2.√ 3.√ 4.× 5.√ 三、选择题 1.A 2.A 3.B 4.A 5.C 四、实验探究 1、适量 撕碎 阳光 放大镜 观察到一些微生物 在水中生活着形态各异的微生物 ①制作“小水塘”的目的是培养水中的微生物,让其大量繁殖,以便学生进行观察。 ②加池塘水的目的是提供微生物及其生活场所,加树叶、 草、 土的目的是给微生物提供食物。 ③将瓶子放在有阳光的窗边的目的是给微生物的繁殖提供合适的温度;3周后再观察的目的是给微生物留足大量繁殖的时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