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879488

2024届高考语文诗歌专题训练登泰山诗(含解析)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4次 大小:409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4届,高考,语文,诗歌,专题,训练
  • cover
诗歌专题训练--登泰山诗 阅读下面的元诗,回答问题。 登泰山 张养浩 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生平有此观。 万古齐州烟九点①,五更沧海日三竿。 向来井处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觉宽。 笑拍洪崖咏新作②,满空笙鹤下高寒③。 [注]①唐代李贺《梦云》诗有“遥望齐州九点烟”之句,中国古代有九州之说,故云“九点烟”。②洪崖,传说中的古代仙人。③笙鹤,暗用仙人王子乔吹笙、乘白鹤飞仙二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写诗人脚步轻灵,好像得到了风云的托举,传达出迫不及待一览胜景的心情。 B.颔联化用李贺诗意,写出泰山巍峨高耸的气势,体现历史纵深感,引发下文的哲思。 C.尾联运用典故,描绘了一幅远离尘世,在泰山与仙人共游、吟咏新作的缥缈奇幻的画面。 D.全诗虚实结合,表现出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一样的志趣高洁而且恬淡闲远的内心世界。 2.古人“登山则情满于山”“望远而致思深”。诗人登泰山后生发出了什么样的“情”与“思”?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泰山六首(其三) 李白 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 精神四飞扬,如出天地间。 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 凭崖览八极,目尽长空闲。 偶然值青童,绿发双云鬟。 笑我晚学仙,蹉跎凋朱颜。 踌躇忽不见,浩荡难追攀。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句叙事,诗人登上日观峰,拨开浓浓云雾,似乎打开了神仙世界的大门,想象奇特。 B.诗歌五六句写景,黄河从西方奔涌而来,流入远山之间,“窈窕”绘尽其深远曲折之态。 C.“凭崖”两句写诗人凭崖远眺,天地悠然,以宽阔的天空反衬登高者的自卑渺小与无奈。 D.诗歌描写了诗人登泰山的经历,从登山到凭崖观景再到遇青童等,描写充满了故事性。 4.诗歌在塑造诗人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泰山(其六)① 李白 朝饮王母池,暝投天门关。 独抱绿绮琴,夜行青山间。 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 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 寂静娱清晖,玉真②连翠微。 想象鸾凤舞,飘飖龙虎衣。 扪天摘匏瓜③,恍惚不忆归。 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 明晨坐相失,但见五云飞。 注释:①李白的组诗《游泰山》(六首)作于天宝元年(742),诗人曾在当年四月登泰山。②玉真:仙子名。③匏瓜:星宿名。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朝饮”“暝投”两句,交待了诗人从泰山东南麓的王母池到天门关的游山路径,表现出诗人登山时间之长,也引人想见泰山景色之雄奇。 B.诗人携绿绮琴行群山间,与仙人游而聆听仙乐、观仙舞,诗人对此感到快慰。“想象鸾凤舞,飘飖龙虎衣”与“霓为衣兮风为马”有异曲同工之妙。 C.诗人举手要把匏瓜星摘下,“恍惚不忆归”,不禁抬手拨弄轻浅的云儿,急切之中却误摘了织女星。 D.此诗表达了诗人登临泰山的愉悦之情,也流露出他在泰山仙境消失后的遗憾之意。 6.李白一生大半过着浪游的生活,写下不少游历名山大川的诗篇。请结合学过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比较分析两首诗在构思和内容表达上的异同。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范山人归泰山 李白 鲁客抱白鹤,别余往泰山。 初行若片云,杳在青崖间。 高高至天门,日观近可攀。 云山望不及。此去何时还。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开篇点题。“抱白鹤”是一个特写镜头,暗示了范山人的隐者身份和闲逸淡远的心性。 B.诗的颔联和颈联,从范山人一方着笔,侧面表达了诗人对范山人的一片深情。 C.诗的颈联实写范山人归泰,山越上越高,已至天门,日观峰也近在眼前了。 D.诗的尾联,有点睛之效,抒发诗人惆怅之情,“此去何时还”,问而不答,余意无穷。 8.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