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88115

《石灰吟》课件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70次 大小:96363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石灰吟,课件
  • cover
【明】于谦石灰吟于谦 于谦:(1398年─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代名臣,民族英雄,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明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曾在皇帝被瓦剌(là)族俘获时,勇敢率军民奋力抗击,转危为安,成为民族英雄。但奸臣当道,在救出英宗皇帝平安南归后第六天,就被诬陷而死。作者简介 石 灰 吟 【明】于 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对石灰的赞歌。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千 万:指撞击次数多,虚指, 不是实指一千一万,是夸张手法。 若等闲:好像平常事一样。 若,好像。等闲,平常,轻松。 全:都。  清白:双关语,既指石灰岩经烧制后成为白色的石灰,也象征正直不阿的人品。 联系古诗注释,你能大致了解全诗含义吗?试试看,四人小组交流一下。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经过千万次锤打从深山里采出来的石灰,对石灰窑中熊熊烈火的焚烧看得跟平常事一样。即使粉身碎骨也都无所畏惧,只为把一片清白长久保存在人间。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 “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骨碎身”极其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此句中“清白”是拿石头的颜色作比较 。 石灰由于它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在人间留下了清白,写出了它历经磨难,却又保持着自身的廉洁与清白。同时,作者也借石灰来激励自己,写出了自己对其今后的人生的宏伟追求。他也像石灰一样任凭怎样的千锤万击,任凭烈火如何焚烧,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不畏惧,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绝不屈服。 这首古诗体现了石灰的哪些品质? 《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的于谦。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诗人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通过对石头不畏“千锤万凿”和“烈火焚烧”,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反映了诗人廉洁正直的高尚情操。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纳贿。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者,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若能献白银千两,始得款待酒食,醉饱而归。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还特意写诗《入京》以明志:   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lǚ)阎(yán)话短长!   \"两袖清风\"的成语就是这样来的。闾阎就是里巷的意思,此句的意思是免得被人说长道短。此诗写成后远近传诵,为一时佳话。 关于于谦故事一则 两袖清风联系阅读同学们,我们以前还学过一篇课文白杨。它也运用了大量的借物喻人 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他把白杨比做人,写出了它守卫边疆、无私奉献的品质。 在我们现在学的这首石灰吟中也同样将石灰比喻成人,抒发作者自己立志清白、 廉洁做人的思想感情。让我们一起再来朗读一遍这首古诗 石 灰 吟 【明】于 谦 千锤(chuí) 万凿/出 深山, 烈火焚(fén) 烧 /若 等闲。 粉骨碎身/全 不怕, 要留清白/在 人间。【清】(郑板桥)xiè郑燮其人 郑板桥(公元1693~1765年),名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出身贫寒,性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